美智庫:中國假資訊影響台灣選民顯然無效 基於這個原因繼續做

台海局勢牽動印太,因此台灣明年1月總統大選備受關注。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一篇文章分析台灣選民在何種情況下才會受到中國假資訊的影響,並指出中國試圖用假資訊影響台灣選民的策略「明顯無效」(notably ineffective),但仍持續做,這是有原因的;同時,宣傳方向上也出現了變化。

這篇分析於19日刊出,由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Wen-Ti Sung)、政治大學社科院助理教授南樂(Lev Nachman)共同撰寫,兩人都是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的非常駐研究員。

文章指出,在「中國介選」議題上,該問的從來不是中國「會不會」影響台灣選舉,而是「如何影響」。過去二三十年來,中國一直透過滲入台灣宮廟活動、網路論壇等方法來影響台灣選民,時而為中國塑造正面形象,呼籲台灣選民支持親中候選人,或者推動台灣選民不要去投票。

對於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研究人員記錄到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中國假資訊宣傳活動,主要是勸台灣選民勿支持蔡英文和民進黨,然而蔡英文最後還是以壓倒性優勢擊敗國民黨的韓國瑜。這就引發兩個問題:中國的假資訊對台灣選民影響效果有多大?台灣選民在何種情況下會因為中國假資訊而改變想法?

兩位學者指出,「中國試圖用這種駑鈍手法影響台灣選民,看來明顯是無效的」。研究顯示,只有選民基本上對政治沒興趣、而且過去也都沒有黨派色彩的時候,中國的假資訊才比較有可能影響這些人的投票行為,「如果選民本身已經有親藍或親綠的傾向,中國單純的網路資訊活動通常是沒什麼效果」。

2023年11月24日,民眾黨正副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吳欣盈在中選會。路透社
2023年11月24日,民眾黨正副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吳欣盈在中選會。路透社
2023年11月24日,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在中選會。路透社
2023年11月24日,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在中選會。路透社

如果這些宣傳不見得有效,中國為何還繼續做?文章寫道,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有做總比沒做好,盡可能讓台灣選民排斥民進黨,並沒有什麼壞處,中國的虛假或誤導資訊策略之一,就是手法越多越好。

分析指出,中國現在的手法變得更微妙。中國針對這次選舉的宣傳活動,沒有直接發出「不要投給民進黨」的訊息、也沒有為中國擦脂抹粉,而是集中於推動「疑美」言論、或者恐嚇台灣選民,包含共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或者台灣人在中國被捕。至於效果會不會比2020年更好,是學界和政界目前關注的重點。

台灣選民的「棄保」習性 vs 賴清德的保守打法

宋文迪和南樂在這篇分析也提到,台灣選民向來有「棄X保O」的策略性投票習慣,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有「棄王保馬」(王建煊、馬英九),2012年有「棄宋保馬」(宋楚瑜、馬英九),都是很經典的案例。

而今,國民黨和民眾黨的支持者都希望推翻民進黨,但由於這兩黨沒能達成合作,一些選民可能會「棄柯保侯」或者「棄侯保柯」,因此國民黨或民眾黨公布的「內部民調」,都顯示自己的支持度是第二名,希望刺激選民進行策略性投票。

2023年11月24日,國民黨正副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趙少康在中選會。路透社
2023年11月24日,國民黨正副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趙少康在中選會。路透社

至於民調領先的民進黨,兩名學者指出,民進黨基本上就是保持低調,因為對領跑者而言,沒消息就是好消息,民進黨現在寧可都不要出現新的選戰議題;賴清德現在推出的政見,都是以現有政策為基礎來進行零零碎碎地擴大,尤其集中在社會福利補貼,例如免除所有高中生的學費,這是要吸引一些還在付貸款、政治上比較親藍的中年父母親們。

宋文迪和南樂寫道,這種單調乏味的漸進政策策略,可以把爭議縮到最小,但不太能夠激發選民的熱情,「這顯示民進黨現在的重點是打安全牌,打贏總統選戰比爭取立法院多數更重要」,要拿到立法院多數席則最好要有更多選民出來投票。

台灣立法院共113席。民進黨目前在立法院有63席,親綠無黨籍3席(趙正宇、蘇震清、黃國書),傾向支持民進黨的時代力量有3席;最大在野黨國民黨有37席,親藍無黨籍1席(高金素梅),第三勢力的民眾黨則有5席。缺額1席為台北市第六選區,國民黨籍立委林奕華因接任台北市副市長而卸任。

2023年12月7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為立委候選人許淑華站台。路透社
2023年12月7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為立委候選人許淑華站台。路透社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