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中競爭 稀土金屬具核心地位

稀土是美中貿易戰中的一項議題,近期傳出中國想用稀土來對美國施壓。由於稀土對電動汽車、風力發動機以及無人機都至為重要,如果中國切斷美國和歐洲取得稀土的管道,將會產生什麼影響,值得關注。

中國將稀土管制作為武器

美國、歐洲與中國的貿易戰與科技戰仍持續進行中。市場傳出,中國把目光轉向美國F-35戰鬥機等高級武器使用的關鍵稀土原料,考慮限制出口的可能性。

在美國、歐洲聯盟(EU)和中國這三大強權之間頻頻發生地緣政治摩擦之際,華盛頓和布魯塞爾希望透過投資17 種具有獨特屬性的礦物來避免這種情況。目前這些礦物主要在中國進行開採和精煉。

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資深研究員中野(Jane Nakano)表示,「與潔淨能源相關的礦物需求,預計將呈指數性的成長,這給美國和歐洲帶來更大壓力,必須仔細研究其脆弱程度,以及可以採取什麼樣的具體措施」。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US Geological Survey, UGS),2019年,美國80%的稀土進口來自中國。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則表示,去年2020年,中國供應了98%的歐盟稀土需求。

由於稀土礦物勢必將在綠色能源轉型中扮演角色,因此中國的市場主導地位,已足以在西方國家敲響警鐘。

能源與科技產業的關鍵物資

釹、鐠、鏑之類的稀土礦物,對磁鐵的製造非常重要。而磁鐵則是攸關著風力發動機、電動汽車等未來工業。事實上,這些稀土早已用在智慧手機、電腦螢幕和伸縮鏡頭等消費性產品中。

其他更傳統的用途包括,用於玻璃拋光的鈰,以及用於汽車觸媒或光學鏡片的鑭。

美國參議院在6月8日通過了一項目的在提高美國競爭力的法律,其中包括改善關鍵礦產供應鏈的條款。在此之前,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2月時曾發布一項類似的行政命令,要求在100天內對美國依賴海外進口、諸如製藥原料和稀土等關鍵物資供應情況作出報告。

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副主席法齊利(Sameera Fazili)表示,華盛頓的目標是促進稀土和另一個關鍵礦物鋰的生產和加工,同時與盟友及夥伴合作,提升可持續的全球供應,減少對地緣政治競爭對手的依賴。

美歐尋求增加產量 制衡中國

加州帕斯山(Mountain Pass)礦場是美國提高產量的最大希望所繫。這個礦場在1980年代前曾主導全球稀土,但在北京政府巨額補貼政策的幫助下,中國業者崛起並蠶食市場佔有率,使該礦場遭受打擊,幾乎停擺。

擁有帕斯山礦場的稀土材料生產商「MP Materials」在2017年重啟生產,目標是使其成為美國礦業重生的象徵。「MP Materials」表示,這個礦場是世界上純度最大、品質最高的稀土礦藏之一,土壤純度為7%,相較於其它地方的0.1%至4%。

該公司的目標是透過化學提煉過程從礦物中分離出稀土,然後在2025年前製造產業所使用的磁鐵。這也是目前在市場上佔有領先地位的中國公司正在做的事。

這個計畫已獲得美國政府的支持。

另外,澳洲礦產公司萊納斯(Lynas)已在美國取得幾項合同,包括在美國國防部的協助下,於德州為軍方建造一個礦物精煉廠。

在歐洲,稀土礦產財團「Eit Raw Materials」執行長謝佛(Bernd Schafer)在本月表示,將很快向歐盟執委會提交一項關於如何提高產量的行動計畫。

面對中國壟斷 美歐思考全球供應鏈

但倫敦諮詢公司「Roskill」電池和電動汽車專家梅里曼(David Merriman)表示,歐洲要實現這個目標的道路,比較複雜。他說,「歐洲必須依賴進口原料或半加工原料,比較可能成為加工或回收基地」。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預計中國將繼續保有主導地位,但謝佛表示,如果回收規模擴大,「到2030年,歐洲 20%至30%的稀土磁鐵需求,將會來自歐盟內部供應,相較於目前幾乎是零」。

在半導體短缺之際,加速稀土生產的想法更為強烈。半導體對電腦和汽車業至關重要,主要在亞洲生產製造。

有媒體報導,中國正在研究若以稀土管制來報復美國,會對美國造成多少傷害。同時,中國認為技術出口比稀土原料更具威脅性,因此也研擬禁止出口稀土精煉技術。

美國國防部的報告指出,中國使用非市場經濟手段,將佔有全球戰略和關鍵物資的市場視為一項國家政策,而這類物資的全球供應鏈過度集中在中國,將給其他國家經濟帶來風險。專家表示,這種短缺已經促使全球製造商必須以一種新的方式來思考供應鏈問題。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美中商務部長通話 同意貿易合作處理歧視
鎖定中國 拜登政府設行動小組對抗不公平貿易行為
外媒:蘋果2020年採用中國供應商首度多於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