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眾院議長訪基輔 馬立波受困平民傳可撤離

(中央社基輔1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今天造訪烏克蘭首都基輔,並與烏國總統澤倫斯基會面。馬立波地方官員表示,受困平民今天可能可以撤離,媒體報導已有50多人撤離,抵達臨時收容中心。

● 美眾院議長訪基輔 會見澤倫斯基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今天造訪戰火籠罩下的烏克蘭首都基輔,並與烏國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會面。

裴洛西在美國總統繼承順位排第二,僅次於副總統。她也成為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訪問當地層級最高的美國領袖,這次訪問被視為是美國將持續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重要展現。

今天稍早,澤倫斯基總統辦公室發布的一段影片顯示,裴洛西與一個國會代表團一起出現在基輔,代表團成員包括柯羅(Jason Crow)、麥高文(Jim McGovern)和謝安達(Adam Schiff)等眾議員。

● 受困港市馬立波平民傳50多人已撤離

烏克蘭東南部港市馬立波(Mariupol)大部分區域已落入俄羅斯掌控中,地方官員表示,困在當地的平民今天可能可以撤離。

馬立波市議會和地方首長告訴想前往烏克蘭另外一個城市札波羅熱(Zaporizhzhia)的居民,於當地時間下午4時在馬立波一個撤退點集合。

路透社攝影記者表示,又有一群平民約14人離開馬立波市亞速鋼鐵廠(Azovstal)周遭地區,今天抵達頓內茨克州(Donetsk Region)一個臨時收容中心。路透記者稍早報導,約40名平民抵達位於頓內茨克州貝齊米納村(Bezimenne)的臨時收容中心。

● 美擬售俄權貴資產援烏 莫斯科揚言報復

俄羅斯今天示意可能沒收敵對國家在俄國的資產,藉此報復美國提議出售俄國權貴的資產,然後將收益用來協助建設烏克蘭。

法新社報導,俄國下議院國家院(Duma)議長沃洛金(Vyacheslav Volodin)表示,針對已決定沒收俄國資產的敵對國家,採取對等措施、沒收其公民在俄國的資產很公平。

沃洛金在Telegram頻道寫道:「而販售這些資產的收益,將用於我國的發展。」

他並指控「某些敵對國家如立陶宛、拉脫維亞、波蘭,甚至是美國」公然藐視國際法,「訴諸徹頭徹尾的竊盜行徑」。

● 俄稱擊中歐美援烏軍備 毀敖德薩軍用機場跑道

俄羅斯國防部今天表示,俄方空襲擊中烏克蘭南部敖德薩市(Odesa)附近一座軍用機場的一個機棚,內有美國與歐洲國家供應給烏克蘭的武器,並摧毀機場的跑道。

路透社報導,俄國國防部說,俄軍使用高精準「縞瑪瑙」(Onyx)飛彈來空襲這座機場。

烏克蘭則指控俄國毀損敖德薩主要機場一條剛建好的跑道。

● 傳蒲亭將動癌症手術 權力暫交強硬派國安會首長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克里姆林宮內部人士宣稱,俄羅斯總統蒲亭預計動癌症手術,將把烏克蘭戰爭控制權暫時交給曾任聯邦安全局(FSB)局長的強硬派國安會首長帕特魯舍夫。

根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上述說法出自熱門Telegram頻道General SVR,該頻道稱消息人士為克宮內部要人。

General SVR曾稱蒲亭(Vladimir Putin)罹患癌症和巴金森氏症,傳聞手術時間原定於4月下半,後來延至9日於紅場(Red Square)慶祝完二戰勝利日(Victory Day)後才會開刀。

● 運物資助烏難民 日本首架自衛隊運輸機起飛

日本為協助遭受俄羅斯持續入侵的烏克蘭難民,首架將運送支援物資前往波蘭的航空自衛隊運輸機,今天上午從日本埼玉縣入間基地起飛。

日本朝日電視台報導,這架C-2運輸機將飛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待裝載毛毯等救援物資後再前往烏克蘭鄰國波蘭。

● 英國控俄網軍散布不實訊息帶風向

英國外交部今天說,俄羅斯正利用酸民工廠(troll factory)在社群媒體散播關於烏克蘭戰爭的不實訊息(disinformation),並特別針對英國和南非等多國的政治人物。

英國引用英國資助的專家研究做出上述宣布,這份研究並未對外發表。

英國表示,這份研究揭露克里姆林宮的「造謠攻勢」如何操弄關於俄國侵烏的國際輿論,增加對俄羅斯的支持並招募新支持者。

● 烏俄最新換俘 14烏克蘭人獲釋含懷孕5月女兵

烏克蘭今天表示,與俄羅斯部隊的最新交換俘虜行動,包括一名懷孕5個月的女兵在內共14名烏克蘭人獲釋,但未披露有多少俄羅斯人交還給莫斯科當局。

烏克蘭副總理韋列舒克(Iryna Vereshchuk)在Telegram發文表示:「我們今天進行新的交換俘虜行動。14名我方人員正歸返,包括7名軍人和7名平民,其中一名女性軍人懷孕5個月。」

韋列舒克昨天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時,指控俄羅斯部隊把大量烏克蘭平民送往俄羅斯,把他們充當「人質」。

BBC引述韋列舒克表示:「那就是為何他們要捉拿所有這些人質,包括平民、女子、地方議會職員,試圖利用他們。」(編輯:劉淑琴/核稿:林治平)11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