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籲分開處理氣候與外交問題 北京恐難以接受

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凱瑞在北京呼籲,氣候變化應與外交問題分開處理,但是德媒對北京能否接受,恐要打上一個問號。此外,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表示,減排目標絕不受他人左右,有學者分析認為美中對話進展困難。

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凱瑞(左)訪問中國大陸後,先後會見中國大陸氣候特使解振華、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國務院總理李強(右)等黨政高官。(法新社)
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凱瑞(左)訪問中國大陸後,先後會見中國大陸氣候特使解振華、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國務院總理李強(右)等黨政高官。(法新社)

凱瑞(John Kerry)16日抵達中國大陸後,先後會見中國大陸氣候特使解振華、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國務院總理李強等黨政高官。19日是他訪中的最後一天,中方上午安排國家副主席韓正於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

根據報導,凱瑞指美中近年來在外交上面對困難。但氣候變化是全球威脅,需要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同共合作處理,應被視為一項「獨立的挑戰,與外交問題分開處理」,相信雙方有能力做出改變。

德國之聲19日報導,從中國官媒新華社7月16日評論稱,「中美合作要想健康、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將雙邊關係視為一個整體」。想在雙邊關係中尋求與中國大陸的合作、競爭以及對中國大陸的壓制分門別類、割裂開來,在實踐中是根本不現實的,也是北京無法接受的。」

因此,德國之聲認為對北京而言,能否接受氣候變化外交議題分開處理,要打上一個問號。甚至在氣候變化議題上,美中合作也存在挑戰。

此外,凱瑞訪中期間,習近平18日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談到氣候變化,指要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以新時代中國大陸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強調中國大陸將按照自己的節奏減排,達到這一目標的路徑和方式、節奏和力度則應該而且必須「由我們自己作主,絕不受他人左右」。

華盛頓智庫威爾遜中心中國大陸環境論壇主任吳嵐(Jennifer Turner)分析,習近平的一席話代表北京當局會主導如何、以及何時應對氣候變遷問題;換言之,美中的氣候對話可能需要再一些時日才能有實質意義,美中不會立刻回到過往高度合作的關係。

美國自由亞洲電台19日報導,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王軍濤認為,因為中國大陸目前基於經濟考量達不到國際的碳排放減量標準,因此習近平才提出「中國大陸特色」環保的說法,以解釋中國大陸碳排放減量速度緩慢的原因。

紐約城市大學政治系教授夏明指出,習近平對於環保議題語帶保留,顯示北京當局認為可以把環保跟技術、政治關係綁在一起,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

(責任主編:莊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