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調高中國電動車關稅反而傷到自己?陳鳳馨分析關鍵轉折點在歐盟

美國5月14日宣布對中國商品祭出新一輪關稅措施,其中就包刮將中國電動車關稅由原本的25%調高到100%。不過資深媒體人陳鳳馨卻指出,美國調高中國電動車關稅,可能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甚至砸了自己的腳;會不會產生後續影響、中美角力的關鍵,其實是在歐盟。

陳鳳馨18日在網路節目《政經龍鳳配》指出,美國日前宣布提高7項產品關稅、影響範圍將達180億美元,這數字聽起來好像很大,但若放在美國進口貿易的數量,或是以中國出口貿易動輒5000多億來看,180億其實占比非常小,佔中國出口比重大概不到4%。

陳鳳新接著表示,這裡面有很多的貨品條件,譬如在太陽能產品方面,中國在太陽能相關產品及電動車電磁零組件上,在全世界是有專利權的,不然就是規模很大、價格很低,因此除非美國不想發展綠能產業,否則美國其實避不開中國的相關產品,因為如果要避開的話,就可能導致美國這些太陽能佈局的業者,成本高到無法跟其他種類的發電成本來做比較。因此美國總統拜登他訂定這些貨品條件,或者特別強調可能2026、甚至到2028年才要真正實現,也讓180億當中有相當大的比例,其實有非常多的延後期限。

中國電動車出口美國僅不到1% 美調高關稅不痛不癢反自傷

陳鳳馨指出,大家真正關心的其實是電動車,因為大家知道中國在2023年取代日本,成為全世界汽車出口第一名,這裡面最主要就來自於電動車,這些出口的電動車固然有很多屬於特斯拉,但是中國的自主品牌,不管是比亞迪、未來、理想,他們的相關品牌其實在出口電動車的比重正快速升高,而佔比越來越高這件事情,才是真正引起國際矚目的重要原因。

對於此次美國將中國電動車關稅調高至100%,陳鳳馨指出,以2023年的數據來看,中國汽車出口到美國的部分佔比本身就很低,如果是以燃油車加上電動車的話佔比還不到4%,若只看電動車,他的佔比甚至不到1%,僅有0.9%;所以對美國而言,就算提高關稅,對中國電動車來說仍不痛不癢,因為出口的這些電動車裡面,有99%跟美國市場無關。

陳鳳馨表示,在電動車上,這些懲罰性的高關稅其實沒有辦法達到懲罰性的結果,反倒是美國的電動車產業開始出現一種聲音,就是高關稅好像反而對自己的壓力很大,第一個部分是在電池的部分,按照韓國調查,不管就價格或市佔率來說,寧德時代、比亞迪在全世界的占比及售價的競爭力都是最高的;所以美國其實有些電動車大廠,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使用這些零組件,否則價格就沒辦法壓低,可是現在這些電磁零組件還有電池本身,它的關稅有的從25%調高到50%,有的從零調高到25%,變成美國汽車產業如果要生產電動車,生產成本會大幅度上升,這對他們來講是不利的。

陳鳳馨接著表示,美國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非常的低,但是德國車廠BMW跟賓士卻各自有2萬多輛汽車是在美國生產、然後外銷到中國,如果中國這邊採取報復的話,他們勢必得減產或是調整他們出口的地方,甚至於可能會縮減生產規模或裁員。這些對於美國都是潛在的傷害。

陳鳳馨認為,美國調高中國電動車關稅,目前看起來對中國的傷害不大,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僅是一個政治動作;至於會不會有其他的後續影響,關鍵點其實是在歐盟。

歐盟成中國最大單一市場 是否跟進美國歐盟各國態度不一

陳鳳馨指出,根據2023年中國的海關資料,出口的電動車有50%到了歐洲,就單一市場而言,歐洲是中國電動車最大的市場;可是現在歐盟正在考慮是否要調高中國電動車的關稅,這些事情目前在歐盟內部進入了激烈的辯論。

陳鳳馨提到,比如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萊恩,就表示為阻止不公平競爭,所以歐盟一定要調高中國的關稅,義大利這邊經濟部長也表態認為應該要跟進美國,調高中國電動車的關稅。

至於反對調高關稅的國家裡面,德國是先從汽車業者開始反對,包括賓士、福斯,還有現在喊話最兇的BMW,都擔心萬一中國針對調漲關稅進行報復,對他們會產生非常大的傷害,而BMW的說法顯然對德國的政界產生影響,所以包括德國的交通部長以及德國總理蕭茲都跳出來反對;至於瑞典總理則直接表示這違反自由貿易,認為不應該採取保護主義,因此在歐盟內部形成2派。

比較有趣的是,最早建議歐盟要去調查這件事情的法國,現在則尚未對這件事情表態,由此也可看出為什麼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到歐洲訪問第一站要去法國,除了中國共產黨跟法國的關係本來就相當密切,這件事情其實對中國、法國都非常重要,所以法國這邊的態度制度也值得來觀察。

至於歐盟內部的辯論會是什麼樣的結果?陳鳳馨分析,這當中影響所及,就是電動車的貿易大戰後續會如何發展,而中國一些電動車品牌也已開始未雨綢繆,在歐洲有很多的布局,透過合資或獨資的方式,去歐盟或是英國設廠生產,希望能減少關稅壁壘的障礙。

陳鳳馨表示,這場貿易戰是不會停的。除非全世界出現了一個最終結果,然後確定贏家跟輸家,否則各陣營就會各自運用在國際上,以及政治、商業等各方面的影響力,來取得領先地位。這場中美貿易戰一定要從政治、商業、地緣政治等各方面的角度去看他,才能看出他的影響力;看出影響力以後,就必須要去做各個區域的布局,才能成功的避免在2隻大象打架的時候受傷。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