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援多域態勢感知 學者:有助提升預警及情傳能量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30日電)美國宣布軍援台灣,項目包括「多域態勢感知」。退役空軍上校周宇平、學者蘇紫雲今天指出,此舉有助提高台灣在空地海等領域的預警整合能力,並增加戰場共同圖像、聯合作戰及指管有效的火力運用,料將強化國軍衛星情報傳遞能量。

根據白宮今天公布的備忘錄,美國總統拜登根據美國憲法及法律賦予的權力,授權從國防部防禦物資及服務中調撥最多5.67億美元(約新台幣179億元)以及軍事教育及訓練,向台灣提供援助。

美國媒體報導,安全援助將為訓練、庫存、反裝甲武器、防空和多域態勢感知(multi-domain awareness)提供經費,品項還將包括無人機,也就是不對稱戰力的關鍵。

針對多域態勢感知項目,前空軍飛彈預警中心指管長周宇平上校接受中央社訪問指出,所謂「多域」為例如預警機、地面或海上雷達,並將不同區域內的感知系統(雷達)進行整合,並建立多重路徑使其能夠藉由例如衛星等方式讓儎台間構聯,甚至不排除與北約Link-22數據鏈系統構聯,但計畫具體範圍仍不得而知,必須由軍方與美軍進一步討論。

周宇平提及,「衛星鏈結」對台灣來說相當重要,由於情報傳遞必須依靠衛星,若潛艦船艦距離過遠,或執行城鎮作戰時遭建物遮蔽,恐導致通訊失聯影響戰力;而衛星是傳輸鏈路中最簡單、快速的一種方式,如何「即時傳遞」是國軍相當迫切的項目。此外,也應強化反制電子作戰,否則擁有再好的武器與儎台都沒有用。

周宇平表示,除了「即時傳遞」重要性外,亦有「時間同步」的課題待軍方克服,例如單兵的時間是否能與作戰中心同步,畢竟若發生命令延遲,不僅可能造成誤擊,也會衝擊指揮管制系統。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指出,多域態勢感知指的是「3個實體」(陸地、大氣、水下或太空)及3個虛擬空間(電磁、網路及心理),而感知就是雷達等感測器數據鏈的傳遞,推估此次的總統撥款權(PDA)將強化國軍戰場相關偵測設備,特別是戰術通信領域或Link-16(國軍迅安系統)等。

蘇紫雲表示,此舉有助於提高預警能力,並增加戰場共同圖像、聯合作戰及指揮管制有效的兵火力等3大範疇;若以戰略及政治層面來說,台灣屢次獲得PDA,代表台灣已被視為非北約的盟國,意義不言而喻。

此外,國防部最新業務報告內容指出,中共航艦持續進行訓練,山東號航艦編隊6月22日至7月23日進行第36次航訓,期間航經南海、西太平洋;共軍並於7月10日起派遣轟6K等各型主、輔戰機41架次,配合山東號航艦編隊在台灣西南迄西太平洋海、空域,從事跨島鏈海空聯訓。

山東號航艦編隊也於8月8日至8月21日,在南海及海南島附近海域從事第37次航訓,期間進行艦載機起落艦等任務,藉「計畫性聯合訓練」展現其「反介入/區域拒止」實戰能力。(編輯:林克倫)113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