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駐成都總領館關閉 中國人的溫馨送別更值得深思

美國駐成都總領事林傑偉訪問位於金殿的雲南飛虎隊博物館。(圖:美國駐成都總領事微博)
美國駐成都總領事林傑偉訪問位於金殿的雲南飛虎隊博物館。(圖:美國駐成都總領事微博)


美國駐成都總領館閉關,部分反美方人士或在網路上叫好,或往成都總領館現場放鞭炮、呼口號。但亦有許多中國人以溫馨的文字為美國外交人員的撤離送別。而在這惜別之情背後,更含藏著中國人對生活與家國的想像和期待。

友誼,送別的關鍵字

美國駐中國大使館的微信公眾號發佈了美駐成都總領事林傑偉探望飛虎隊華籍隊員的照片,並表示:「今天,我們帶著對我們所做工作的驕傲,以及中國西南地區人民留在我們記憶中的友誼,開啟新的工作。」美駐成都總領事林傑偉錄製了道別短片,向中國西南民眾說再見,並在致辭中重溫了飛虎隊與中國軍民建立的友誼。

不少中國人在微信、微博等中國網路社交平台上,以溫馨和不捨的語言表達了對美駐成都外交人員離去的惜別。《美國駐蓉總領事林傑偉:出走半生,歸來仍是成都少年》、《莊祖宜:來認識一下這位在成都街頭賣藝的總領事夫人》、《成都,請留住超越政治與國界的美好》等送別文章的點閱量大增。部分民眾在總領事夫人莊祖宜的微博下留言表達祝福。以上文辭,未有理會中國當前的反美思潮,均以「友誼」為關鍵字,回憶了總領事林傑偉及妻與中國民眾互動的日常,希望美方撤離人員一路保重,亦期望美中關係可以再入暖春。

這樣的惜別情緒顯然與當前力倡反美的政治正確不兼容,部分親官方人士指責類似文字是「漢奸言論」,因此點閱量突破10萬的送別文章紛紛被刪除。但在總領事夫人莊祖宜的微博下,表達祝福的留言非常之多,與表達反美思想的網民之間形成涇渭分明的態勢。


美國駐成都總領事林傑偉首次訪問重慶期間,參觀史迪威博物館。(圖:美國駐成都總領事微博)

中國人也有美國夢:美總領館外的排隊人龍

2019年,中國上映過一部引起熱議的家庭倫理劇《都挺好》。劇中,家中長子被美國大學的研究所錄取,卻未獲得獎學金。父母寧願砸鍋賣鐵、虧待女兒,也要讓長子前往美國完成學業。最終,劇中的這位長子定居美國。

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美國成為了中國人最為熱衷前往的國家。在中國各大城市,美國總領館外大排場龍以等候赴美簽證的人流,是一道非常引人注目的景象。他們有的期待前往美國留學以最終定居彼岸、有的想去旅行以一睹世界最先進國家之面貌、有的則是商務履約。可以說,不僅美國人有美國夢,這些在美國總領館外頂著風雨酷暑大排長龍的人心中,也都有一個美國夢。身為江蘇南京人的現任香港大學校長張翔,便是在1989年由中國赴美留學,後成為了美國公民。

這些年來,赴美產嬰成為中國新婚夫妻極為關注的議題,類似的產業鏈需求量極大,以至參差不齊的坐月子中心氾濫美國,要執法部門介入規管。自己的孩子有一本美國護照,代表在這些赴美產嬰的中國家長心中,對美國未來的教育、社會保障及政府公共服務的認可。他們似乎更相信,孩子手中的美國護照更能給孩子帶來好的人生前途。

凡此種種,代表中國人對傳統共產主義公有制生活方式的摒棄,代表了他們對能夠掌握自己人生命運、追求自我幸福和現代生活的嚮往。


布蘭斯塔德大使參觀美國飛虎隊桂林遺址公園。(圖:美國駐成都總領事微博)

溫馨送別 寄託對中國的想像

這些用溫馨語言送別美國駐成都外交官的中國人,其心中或許對美國充滿了想像。這種想像,既有歷史,也有現實。

他們希望對日抗戰時的歷史和友誼不被湮沒、可以長存。美軍負責空中守衛的第十四航空隊、負責遠程轟炸的第二十航空隊曾駐守成都。成都有一座太平寺機場,是對日抗戰時期美軍與中華民國空軍並肩作戰的見證。那時的四川民眾用石碾滾壓出了飛機跑道,修建了這座保衛西南的重要基地。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這座機場再次發揮了轉運救援物資的功能。溫馨送別的背後,是對不容國軍、美軍聯盟抗戰之青史盡成灰的執著。

他們希望中國的官員可以更親民。駐成都總領事林傑偉及妻子在成都街頭表演、鑽研川菜烹飪、與民眾熱情互動。2011年,華裔的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搭乘經濟艙、身背旅行包、自己手推行李車赴北京上任,其平民作風顛覆了中國人對高官、外交官的傳統印象,引起中國民眾迴響。有中國媒體當時指責駱家輝的親民舉動是「做秀」、「干預中國輿論」及離間官民關係。但就本質而言,若中國的官員更親民、更清廉,得益的將是中國的普通民眾。

他們更以送別美國外交人員的方式,表達了對中國國策的期待:不走文革舊路,堅持改革開放

作者:蘇梓豪 (香港專欄作家)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