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免疫高國家 學者籲放寬檢疫

自3月7日起,入境檢疫措施調整由現行14+7天,縮減為10+7天,期間須2次PCR檢測及5次快篩。圖為在桃園機場入境長廊內,一位旅客抱著神像回國申報通關。(陳麒全攝)
自3月7日起,入境檢疫措施調整由現行14+7天,縮減為10+7天,期間須2次PCR檢測及5次快篩。圖為在桃園機場入境長廊內,一位旅客抱著神像回國申報通關。(陳麒全攝)

國內防疫新規昨上路,入境檢疫天數從14天縮短為10天,期滿後仍須7天自主健康管理。專家認為,針對境外移入個案應以「疫苗接種與否」、「是否曾經感染」2項因子評估其社區風險;針對群體免疫程度高的歐美國家,可優先採取較寬鬆的入境檢疫措施。

為了落實民眾自主健康管理,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即日起入境增加2次家用快篩試劑檢測,民眾須在自主健康管理第3天及第6或7天各檢測一次,並透過雙向簡訊回報檢測結果,違反規定者最高可罰30萬元。

社區感染機率 看2數據

國際疫情仍嚴峻,昨起開放縮短入境檢疫天數,是否可能對國內疫情帶來衝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認為,國內採漸進式開放是正確的,先從14天縮短為10天,不能一下子就完全開放;至少須觀察1個月,再考慮是否進一步縮短檢疫天數。

近期單日境外移入數維持二位數,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認為,不能單看數字高低,而是要了解2項重要資訊:「打疫苗了沒?」「是否曾經感染過?」來評估其對社區疫情的影響力,入境檢疫天數太短恐造成社區感染,太長又會占用過多醫療量能,最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處理,務必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過去我國將部分地區列為「重點高風險國家」並採取較嚴格的入境檢疫措施,陳秀熙認為現今已不適用,應依照各國「群體免疫程度」分級,針對群體免疫已達8到9成的國家,可考慮進一步縮短入境檢疫天數。

邊境全面解封 6月有望

他以歐美國家為例,雖然每天確診數仍多,但已經開始進入群體免疫階段,有機會在4月中旬到5月之間趨於平穩;而亞洲國家疫情目前仍在起伏,預計會持續到6月,屆時台灣邊境才有可能全面解封。

交通部觀光局日前邀集旅行公會及協會,研議國境開放準備及旅行業復甦事宜,並參考各國現行入境作法,建議指揮中心依「旅客目的」及「旅客來源」分階段逐步開放,陳時中回應,相關建議都會列入參考,將會依照行政程序進行;至於觀光局爭取下半年開放出入境旅遊,他表示尚未收到觀光局的案子,還沒有討論。

我嚴防新冠肺炎
催落去!65歲以上打疫苗 可領500元禮券
居檢趴趴走罰百萬 再拒繳將拘提
台南個案足跡廣泛 曾赴麻辣鍋店、家樂福
香港未打疫苗死亡率增9.5倍 陳時中籲:長者盡快完整接種
28萬劑高端6/3到期 陳時中:基本上打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