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佳音》開始歷史的感官新旅程

翁佳音》開始歷史的感官新旅程
翁佳音》開始歷史的感官新旅程

【愛傳媒翁佳音專欄】去拿救回電腦檔,交出約兩萬元,到目前預估應救回90%,稍嫌可惜的是,四月以後有關臺灣原住民「社」之中外文資料蒐集與考證已毀損。沒關係,老番學問腦功能尚稱康健,待機慢慢補回來。

前日臉書瞧見在住遠方Oegstgeest的老朋友,辦了「足自然Lopen in de natuur」陶瓷作品展,有陶瓷有小詩,趕緊電信致意外,又想起他們那裡常住著老番心儀的歷史家Johan Huizinga(1872 –1945),因而鄭重從客廳書架中取出他全集中兩本,還有1980年代中期似懂非懂的《中世之秋》日譯文。如今,自然時間一起走了好長一段路,上帝賞賜的成熟讓老番瞭解更深沈。

老番鑑於歷史常是國族殺戮聲之外,往往是無味無素,因此很喜歡講歷史感官中的色香味,追根究底,還是受Huizinga的觸發。研究西洋史學史的人都知道Huizinga感官細膩,喜歡用顏色與聲音來描寫時代特色:中世有後來文藝復興時代的紫、金輝煌色彩,走到十二~十四世紀中世晚期,是秋天陰鬱的時代。16世紀時代之聲如吹小號、拉小提琴,接續的世紀管風琴、小提琴與長笛之聲迴盪在歐洲天地間。

明天開始,也要回彰化,看看能不能讓學生也聽聞到感官歷史的奧妙。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著有《解碼臺灣史1550-1720》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