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揪直腸癌 微創手術保肛

醫師周家麟說,經肛門全直腸繫膜切除手術與腹腔鏡微創手術結合治療,可讓中低位直腸癌病人保有肛門。(記者葉進耀攝)
醫師周家麟說,經肛門全直腸繫膜切除手術與腹腔鏡微創手術結合治療,可讓中低位直腸癌病人保有肛門。(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1名70歲阿公血便就醫,發現離肛門口2個指節處有1個腫瘤硬塊,經大腸鏡切片檢查診斷為「低位直腸癌」。他因害怕做永久性腸造口排便,不敢手術治療;最後選擇「經肛門全直腸繫膜切除」微創手術,不但完整切除罹癌腸段,且完整保留肛門,術後恢復良好,持續門診追蹤。

奇美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周家麟說,大腸直腸癌的治療,病人常要面對未來排便功能及肛門保留問題。國人很重視身體形象,肛門保留問題甚至會影響治療意願。隨著微創手術的進步,為直腸癌病人的治療帶來新契機,「全直腸繫膜切除術(TME)」是中、低位直腸癌手術的標準步驟。

周家麟指出,直腸繫膜就是直腸的「腸繫膜」,指跟直腸直接相連的軟組織,相鄰的血管跟淋巴管都在其中,手術時必須一併清除乾淨。英國外科手術醫師Heald在1982年提出「全直腸繫膜切除術」觀念,可有效降低局部復發率及提高病人的長期生存率。無論在傳統的開腹手術還是腹腔鏡微創手術,TME已成為中、低位直腸癌手術的標準步驟。

周家麟表示,先前研究顯示,以腹腔鏡進行直腸癌手術,能讓病人較快恢復體能活動及工作,且不影響腫瘤控制。然而,中低位直腸癌受限於骨盆腔及器械的因素,要以腹腔鏡做到TME有相當的難度;尤其在男性、肥胖、骨盆腔窄小或腫瘤太大的病人,會因為手術空間侷促受限,無法到達腫瘤的遠端。

奇美醫院2016年12月引進最新「經肛門全直腸繫膜切除手術(TaTME)」,與原本的腹腔鏡微創手術結合,除腹部傷口外,也從肛門處裝設另一組腹腔鏡,藉由從腹部端及肛門端進行手術,達到腫瘤腸段切除,至今已成功完成40例。周家麟說,技術上來說,從肛門到直腸是最近的路,TaTME手術可直接看清楚腫瘤組織,除了更有把握界定足夠的安全距離外,病人也得以保留更多的直腸,增加保留肛門或排便功能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