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到底是怎樣的人?

(德國之聲中文網)習近平在2012年上台前後,因為他的低調行事、家庭背景等因素,一些觀察家預測他將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開放的共產黨領導人。

十年後,這些預測只能證明人們對習近平了解甚少。在本月召開的中共二十大上,他可能成為自毛澤東以來中國最強大的統治者。

十年間,習近平已經展示了他的無情和野心,打擊異議,他的控制欲幾乎滲透到現代中國生活的每一個方面。

他的名聲,已經從一個知名歌手的丈夫變成了一個個性鮮明、擅長政治操控的統治者,開創了繼毛澤東之後最狂熱的個人崇拜。

他早年的生活經歷在官方宣傳中被重新包裝,但他的真實想法和政治動機仍然是待解之謎。

“他真的有一個中國夢”

一本習近平傳記的作者阿爾弗雷德·陳(Alfred Chan)告訴法新社:“我反對一些習慣性看法,認為習近平的權力鬥爭僅僅為了貪戀權位。”他說,“我認為他的把權力鬥爭當作一種工具……以實現他的願望。”

另一位習近平傳記作者佳傑思(Adrian Geiges)告訴法新社,盡管國際媒體的調查揭示了習近平家族積累了巨額財富,但他不認為習近平攫取權力是為了撈錢。

“這不是他的興趣所在。” 佳傑思說,“他真的有一個願望,希望看到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這一願望就是習近平所說的“中國夢”或“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它的核心問題是維持中共的統治。

《習近平:權力的研究》的作者克裡·布朗(Kerry Brown)寫道,“習近平是一個有信仰的人……共產黨就是他的上帝。”他說,“世界其他國家對習近平犯下的最大錯誤是沒有認真對待這種信仰。”

早年的創傷

盡管身為“太子黨”或者說“紅二代”,習近平的早年並非一帆風順。習仲勳傳記作者唐志學(Joseph Torigian)說,習仲勳“對家庭成員的嚴格要求非常嚴格,被身邊的人認為不近人情。”

阿爾弗雷德·陳說,當習仲勳在文革期間成為毛澤東清洗的對象時,“(習近平)和他的家人遭遇了創傷。”

一夜之間,習仲勳失去權力,家庭離散。據報道,習近平同父異母的姐姐習和平在文革期間因迫害自殺身亡。

習近平曾經說過,當時他被同學排斥。政治學者沈大偉(David Shambaugh)認為,這種經歷導致他“自幼就有了情感和心理上的疏離感和自主性”。

年僅15歲的習近平去到中國陝北農村,他在那裡生活了七年,學習干農活,睡在窯洞裡。他後來說,當時的勞動強度令他感到震驚。他還不得不參加“批鬥大會”,並在會上譴責他的父親。

他說:“即使你不理解,你也被迫理解。”在1992年的一次采訪中,習近平向《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充滿苦澀地回憶起這些批鬥會,稱“它使你更早地成熟起來。”

阿爾弗雷德·陳認為,他年輕時的經歷給了他“強硬”的個性。他說,“他傾向於一意孤行,他在處理問題時傾向於重拳出擊。但他也對權力的任意性有一定的認識,這就是為什麼他也強調以法律為基礎的統治。”

低調的權力晉級

如今,習近平睡過的窯洞已經成為中國的旅游景點,被用來宣傳他對中國最貧困人口的關懷。法新社在2016年前往訪問時,一個當地人對記者把習近平描繪成一個幾乎是傳奇式的人物:他在艱苦勞動的間隙看書,“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他不是一個普通人。”

但是,當時的村民似乎並都是不這麼別具慧眼。習近平回憶說,“剛開始干活時,我掙6個工分,沒有婦女高。”

他申請入黨也不順利,因為家庭原因多次遭到拒絕。

1974年,習近平當上了村黨支部書記。1999年,他當上了福建省長。2002年,他成為浙江省委書記。2007年,他出任上海市委書記。

佳傑思說:“他的晉升符合體制需要,先從非常低的級別開始,從村到再到省市……一步步積累經驗”,“而且他非常聰明地保持低調。”

毛澤東去世之後,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於1970年代末得到平反,他從中受益。

在與第一任妻子離婚後,習近平於1987年與女高音明星歌唱家彭麗媛結婚。當時彭麗媛的知名度比他高得多。

即便如此,當年很多人都沒看出他的潛力。他在1985年訪問美國時,曾在愛荷華州德沃夏克(Eleanor Dvorchak)家小住。多年後,德沃夏克對《紐約客》雜志說,“普通人都不會想到,那個住在我家裡的家伙會成為中國主席。”

目前流亡美國的前中共黨校教授蔡霞認為,習近平“有自卑情結。與其他中共高層領導人相比,習自知自己的教育程度很低。”她最近在《外交》雜志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寫道,“這個領袖臉皮薄,固執,獨斷專行。”

革命的接班人

但習近平一直將自己視為“革命的接班人”,阿爾弗雷德·陳說。

2007年,他被任命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這是中共的最高決策機構。

2012年,習近平接替胡錦濤成為黨的總書記。掌權以後,他打壓公民社會運動、獨立媒體和學術自由。在他執政下,新疆興建了被認為侵犯人權的“再教育營”,中國推行比以往更為激進、強硬的外交政策。

由於無法接觸到習近平或他的任何核心圈子成員,學者們只能通過研究他早期的著作和演講來了解他的動機。

布朗寫道:“從習近平最早的講話記錄中可以看出,中共的使命是使中國再次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這一點絕對是核心的。”

這種關於中國復興的敘事讓習近平收獲頗豐,將民族主義用作他和中共在民眾中獲得合法性的工具。

但也有證據表明,他對掌控權力惴惴不安。“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的垮台是一個很大的沖擊,” 佳傑思說,他認為習近平將蘇聯崩潰歸因於政治開放。

佳傑思說“所以他決定,不要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中國……這就是為什麼他希望共產黨有一個強硬的領導人,實施強權統治。”

(法新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