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習近平可能有某種計畫」 蔡英文BBC專訪:謹慎仍有可能維持和平

520將至,總統蔡英文即將交棒,準總統賴清德,她卸任前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對BBC記者有關中國威脅的提問,蔡英文雖坦言兩岸間不能排除軍事衝突可能性,習近平也可能有某種計畫,但武力犯台代價高昂,中國可能因此賠上數十年發展,她認為只要謹慎以待,仍有很大可能維持彼此都需要的和平。

蔡英文專訪中強調,台灣當然不能排除任何軍事衝突和侵略的可能性,但區域內各方的集體努力,事實上已對中國形成壓力,蔡英文也說,台灣具有構成國家所有條件,只差沒有足夠外交承認,但所有台灣人都認同,台灣是自主的,即便美國總統拜登公開稱要防衛台灣,她認為所謂戰略模糊仍存在,談到常和台灣類比的俄烏戰爭,她也在專訪中宣示,即便有人認為台灣比烏克蘭重要,應該挺烏克蘭到底。

面對中國威脅及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的野心有關提問,蔡英文認為,習近平確實可能有某種計畫,但這項計畫仍未確定,因為世界在改變,中國的情況也有所變化,如今的世界非常不同,尤其是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因為全球民主陣營互相團結,形成有意義的嚇阻力量,「只要我們非常謹慎處理這件事,仍有很大的可能維持彼此都需要的和平。」

對美國總統拜登曾數次公開宣示會防衛台灣,也有批評質疑這改變美國長期秉持的「戰略模糊」,對台灣並不利,蔡英文則笑說,她認為所謂模糊仍然存在,美國政府是很小心謹慎的公開釋放其想展現的訊息,她認為至今仍存在所謂的模糊。

對BBC記者提到,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導致中國甚至發射飛彈穿越台灣上空,到底台灣有獲利嗎?蔡英文則直言,台灣被孤立很久,需要朋友,需要有人來表達對我們的關心,對任何總統來說,不可能拒絕像裴洛西這樣層級的來訪,但當然其中有風險,需要管理,她無法透露細節,但在這之中,有很多溝通外交工作減輕對兩岸情勢的衝擊。

至於烏克蘭戰爭最後的勝利,及西方國家的支持程度,對台灣有何影響,蔡英文則明確表示,雖然不少人說認為台灣比烏克蘭重要,或許美國應該轉移支援烏克蘭的資源給台灣,「我們說不,要支持烏克蘭到底!」蔡英文更強調,「我們不想利用西方國家任何減少援助烏克蘭的決定,那不是我們的立場」「我們的立場,是民主國家要支持烏克蘭!」

BBC記者介紹蔡英文任內,與前任馬英九總統要讓台灣和中國成為經濟夥伴及致力於對話的的戰略不同,蔡強力投資國防,國防支出從GDP2%,提升至大約GDP2.5%,也讓兵役回復到一年,但也提到,中共解放軍規模龐大且現代化程度非常高,批評台灣不能指望靠一己之力在軍事上抗衡中國。蔡英文雖稱「這當然有道理」,但也強調「奪台成本非常巨大」

蔡英文說,中國領導人必須衡量他們是否準備好付出代價,而台灣該做的是繼續提升中國犯台成本,一是加強軍力,二是與區域盟友形成集體嚇阻。蔡也坦言,儘管不能排除軍事衝突及中國侵略可能性,但蔡在相關各方及區域共同努力之下,中國確實感受到壓力,因為這不僅關乎軍事,「他們必須意識到,一場戰爭的代價可能是他們的經濟發展」,犯台恐怕使中國經濟發展延後數十年,「若你是中國領導人,什麼更重要?是奪台還是持續的社經發展?」

BBC記者問道,民調顯示多數台灣人希望兩岸維持現狀,請蔡英文來說明何謂「現狀」?蔡英文回答,「所有人都同意一件事,我們是自主的(we are on our own)」,她說,台灣有政治體系,有憲法,有法律規範社會,有軍隊,「我們擁有構成國家的所有要件」,只是沒有足夠的外交承認。

蔡英文強調,即便中國當然稱台灣是其一部分。但現在台灣是由台灣人民來詮釋,「最重要的是我們是自主的。我們是一個民主政體,我們享有自由、民主與進步價值,我們是一群為自己感到驕傲的人。」

出版:20:46

更新:22:43(補入關於裴洛西來訪、力挺烏克蘭的內容)

相關新聞影音

更多太報報導
中國欲「嚴懲」名嘴但蔡英文不在制裁名單 國安高層解惑
幕後/貫徹蔡英文路線 賴清德沒公開的邱義仁很關鍵
府歡送會賴清德尊英:已點亮台灣應退而不休續助新政府

看更多相關新聞
總統:台灣有許多國際友人 對中關係不是唯一
520前懲戒台灣名嘴 星媒:牽制背後金主
對岸釋觀光善意 產學界籲好好接球
大陸學位生復招 學者指機會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