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決策延遲」?撤換秦剛竟耗1個月

「尋秦記」暫時落幕,但各界不禁好奇,光是官員免職,就要耗時一個月,習近平的決策能力難道出了問題嗎?其實從過去香港反送中、新冠肺炎疫情從武漢爆發,以及後來的疫情封控和解封,中共最高決策環節總是卡關,導致地方政策無法順暢,甚至釀成政治危機,研究中共長達30年的政大國關中心資深研究員宋國誠認為,習近平之所以經常陷入「長時間思考」,除了代表自身思緒混亂之外,經歷文革浩劫導致他知識受限、國際視野不足,加上中共獨裁體制下,沒有其他建言,大小事都由一人拍板,延遲和錯誤的決策恐將層出不窮。

央視24日報導指出,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全面加強軍事治理,是我們黨治軍理念和方式的一場深刻變革。週一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總書記習近平面容憔悴、雙眼黯然,畢竟面對外交部長秦剛換將風波,中共內部要變革的,恐怕不僅是軍事治理。民眾都好奇秦剛為何消失?將落得什麼下場?過去一整個月,中共任由謠言流竄,搶在官方宣布秦剛免職之前網民就瘋傳訊息,預告當晚新聞將很有看頭,顯見中共當局的決策不透明,已經在民間掀起各種揣測,而習近平對秦剛事件的”遲緩處置”,也讓外界開始質疑,究竟是決策能力不足?還是另有所圖?

政大國關中心資深研究員宋國誠:「(外交部長)對習近平來講是個很重要的職務,因為他是站在美中關係的最前線,可能他在人選的選定上面,處於內部還難以平衡和協調的一個地步,習近平為什麼會陷入長考?因為他現在處於對美政策一個非常矛盾的狀態,他不是一再講說美中關係本身要重回正軌嗎?可是他又認為重回正軌是要你美國先認錯,他又等不到美國的回歸正軌,他就很沮喪,然後也很無力感、缺乏信心。」

國防院國安所所長沈明室:「弄得好像是每年三月這個兩會召開,他的人事定期更替的這種模式,而且還搭配中國人行行長,就感覺好像說這是一般的人事調動,而不是秦剛因為犯了重大的錯誤、然後被開除,然後人事的調動(習近平)他的決策非常緩慢,因為他顧慮非常多,希望這個風波、希望這把火不要燒到習近平,不要給習近平的政敵找到攻擊他的藉口,或者要求他負政治責任的理由。」(完整版請觀看影片)

「鏡新聞」已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也將在有線電視86台上架。敬請期待!


更多《鏡新聞》報導
哈佛大學「優先錄取」校友、捐款者子女涉歧視 美教育部要查
蘋果執行長被打槍!庫克申請Apple Card遭拒 原因竟是「太有名」
轎車內驚見3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離奇身亡 死因待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