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創新字 教我如何不想她

中國時報【許文貞╱台北報導】

隨著五四被引進的新文化與思想中,帶來深刻影響的還有「她」字。其實中文最早的「她」自指的不是如今熟知的女性第三人稱代名詞,在南北朝時期,「她」指的是「姐」或「毑」的異體字。現代人熟悉的「她」,其實是五四時期才開始這樣使用。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雷祥麟在《五四@100》書中提及,「她」是在翻譯「she」的過程中創造的新字,最知名的討論就是語言學者劉半農在1920年發表的文章〈「她」字問題〉。

《「她」字的文化史》一書也提及,最早來華傳教士要翻譯「he」、「she」、「it」字時,曾翻成「他男」、「他女」、「他物」,但並未普及。直到五四運動展開時,劉半農、文學家周作人曾在《新青年》雜誌內部討論該如何翻譯「she」,劉半農就提出建議,以「她」字當作翻譯。

不過,當時除了「她」字,還有其他的候選字,像是「伊」字也有不少人支持,有一段時間則是用「他」字底下標注「女」的方式區分。「她」字的使用甚至引起文人筆戰,例如有女性主義者認為「她」字有如象徵女性是男性的附庸,但也有冰心等女性作家支持,改用「她」字,因此逐漸成為主流用法。

劉半農也是最早將「她」字放入文學的詩人。1920年他在英國留學時,寫出了著名的情詩〈教我如何不想她〉。雷祥麟在書中寫到:「至少在此之前,若有人唱著『叫我如何不想他』時,我們的確不知道被想著的他是男、是女或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