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台泥有成1】強震大雨也不怕4月逆勢獲利 張安平帶領台泥綠色轉型有成

台泥歷時近7年的綠色轉型之路逐漸步入正軌,董事長張安平在股東會拿出4月獲利說明花蓮強震、廣東大雨帶來的衝擊有限。
台泥歷時近7年的綠色轉型之路逐漸步入正軌,董事長張安平在股東會拿出4月獲利說明花蓮強震、廣東大雨帶來的衝擊有限。

台泥今(21)日召開股東會,積極率領集團綠色轉型的董事長張安平強調:「減碳與經濟發展絕對可以並行」,為了證明公司轉型已走在正軌,張安平拿出4月自結的營運數字告訴股東,台泥花蓮和平水泥廠、礦區、和平電廠與和平港雖然因為4月3日花蓮強震嚴重重創,而且大陸廣東水泥廠也在4月大雨導致兩座廠運作大受影響;然而,公司內部自結4月獲利仍是有賺錢的,這代表當台泥主力產業(水泥)無法生產且在虧本的情形下,已靠新事業撐起公司利潤。

「我們4月自結數字是賺錢的,雖說,最終賺多少,還是要經過會計師驗算,但已表示逆境下,其他新投入的產業已可扭轉營業額跟利潤。」張安平信誓旦旦的說,其中,花蓮4月3日出現規模7.2強震嚴重影響台泥當地廠房,他透露,一直到召開股東會的前兩天,所有廠區才完全恢復運轉。

至於張安平口中的「新產業」,其實是接手台泥7年來低碳轉型的持續布局,包括儲能、電池、充電站與電力交易等新能源領域,累計至今,公司已迅速發展有27家子公司,跨足11種綠色相關產業。

不少長期投資台泥的股東都相當關切台泥在新事業的成果,其中,電動車市況不佳,股東關心台泥瞄準的三元鋰電池是否受到影響。對此,張安平表示,電池跟半導體一樣,所有製程都要自己開發出來,「全球電池產業的價格從2022年底起一路下滑,這是非常辛苦的產業。」他坦承。

然而,張安平強調,為了避開價格競爭,台泥旗下電池品牌Molicel價格幾乎是大陸的2.5倍,「這是因為Molicel電池特性可以讓我們選擇最好的客戶(user)。」也因此,他繼續告訴股東5月份的Molicel部門營運已開始損益兩平,但電池是一個需要投入研發的產業,希望股東理解現在的獲利狀態不一定會持續,但拉長來看,絕對會提供台泥正向的報酬。

張安平進一步告訴股東,三元鋰需求規模雖然現在還不夠大,但公司在高階利基的應用已有所斬獲。「現在世界上最先進的空中垂直起降機eVTOL,一半以上是用台泥的Molicel電池,許多超跑也是使用台泥三元鋰電池,甚至下一代產品也是使用我們的。」張安平表示。

對於水泥儲能櫃EnergyArk的未來發展,張安平透露,目前已收到收到法國、義大利、葡萄牙、荷蘭要求報價的需求,但要量產,得在當地設立組裝配件廠,因此,今年6月他會前往葡萄牙,規劃能從原本轉投資的葡萄牙水泥廠衍生出儲能櫃裝配工廠因應接下來的出貨需求。

台泥的快充充電樁事業透過併購歐洲NHOA快速取得成果,有股東問這塊業務發展是否如預期?張安平則表示,全世界包括台灣所有充電站目前都還沒有一個業者賺到錢,但今年第1季,透過NHOA旗下的快充基礎設施公司Atlante已建立 4,711站點,獲得歐盟7300萬元獎勵補貼,都是對經營團隊的認可

台泥總經理程耀輝也補充,NHOA的2023年合併營收已有2.73億歐元,年成長高達65%,相較2021年,更成長8.26倍,都比計畫中的成效更好,看好全球能源轉型對儲能、充電站需求殷切,台泥將透過在台灣累積的電力交易經驗跟Atlante繼續起合作拓展歐洲市場。

台泥股東會上也正式宣示台泥這家78年歷史的台灣水泥老廠,經過7年積極低碳轉型面向國際走向集團控股公司,英文名稱從Taiwan Cement Corporation改為TCC Group Holdings,總共跨足11種產業布局全球13個跨國市場。

更多鏡週刊報導
【翻轉台泥有成2】股東會變考試日 張安平喜歡被抽考唯不大願意提這兩字
科科科技與美國哈佛商學院擦出火花 KKBOX成MBA跨國研究個案
入股施振榮主導投資的奧沃市場趨勢顧問 佳世達小金雞提升AI服務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