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動作過慢並不正常 慎防巴金森氏症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台中林新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林志豪醫師。

老人家動作較慢,很多時候是因為視力退看不清楚,但若有老人除了手眼協調能力之外,在各方面動作都很緩慢,就要注意是否罹患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是盛行率僅次于阿茲海默症的神經退化疾病,每千人就有1-3人會罹患巴金森氏症,平均發病年齡接近60歲,50歲以前發病屬於早發型,根據資料顯示,60歲以上者盛行率1%,80歲以上者爲2%,顯見「老化」是導致巴金森氏病的最主要危險因素。

 

及早警覺「慢」和「憂鬱」病徵

講起巴金森氏症,林新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林志豪醫師以自身家庭經歷指出,他至今我仍記得爺爺走路很慢很慢,當了醫生之後,我常想如果有時光機讓一切可以重來,我和家人就可以警覺當時爺爺可能已罹患巴金森氏症,及早治療,避免跌倒,讓爺爺的狀况惡化。

 

林志豪醫師表示,巴金森氏症是腦神經退化疾病,因製造多巴胺細胞退亡,導致靜止性手抖、全身僵硬、動作遲緩等動作症狀,臨床上診斷的要件是動作緩慢。但因爲一般認爲老人本來動作緩慢,所以患有巴金森氏症時常被忽略,當走路前傾、動作緩慢、手不太擺動就要當心是巴金森氏症的警訊。

 

除了緩慢,老人憂鬱也是另一個經常被忽略的問題,淡漠、失眠、食欲不振、沉默寡言、社交意願降低、對事物失去興趣等是憂鬱症的徵兆,憂鬱不一定是來自于外在壓力,也有可能來自于大腦的退化,應警覺老人憂鬱症的問題。

 

長期失眠對身體的傷害大于安眠藥

通常被診斷巴金森氏症的前 20年或出現動作障礙前,就先有嗅覺障礙、自律神經失調、便秘、憂鬱、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等非動作症狀。

 

林志豪提醒,當自己或親友有晚上難以入睡、白天嗜睡、睡覺時說夢話或叫喊、身歷其境的夢境、腿部活動、痙攣、抽筋、睡覺翻身困難、醒來上厠所等狀况,建議及早就醫診斷,長期失眠對身體的傷害遠大于安眠藥,藥物的幫助主要是先緩和症狀,但睡眠習慣的調整才是關鍵。

 

巴金森氏症用藥不是越少越好

當確診爲巴金森氏症,一定要按醫囑用藥,林志豪醫師表示,左多巴胺是治療巴金森氏症最主要且有效的藥,可提升腦部的多巴胺濃度,改善病人的動作,但用藥有蜜月期,所以早期不會優先使用,醫師會根據每一位病友的狀態量身搭配多巴胺接受體促效劑、金剛胺、抗膽激素等其他合適的藥和劑量。

 

「巴金森氏症用藥不是越少越好,適量才能延緩病程」,林志豪強調,根據研究,巴金森氏症延緩用藥幷不會延宕用藥的幷發症,相反的,任意暫停服用會影響其生活品質,即使病程已達第五期需臥床,也不要中斷用藥,因爲僵硬的症狀會讓病患不舒服。病程巴金森氏症的藥物不只可以改善動作,也可以舒緩僵硬的症狀。

 

切勿迷信營養補充品

面對巴金森氏症,按醫囑用藥和規律運動是最好的方式,運動已被證實爲一種能改善巴金森病患者動作表現及走路平衡的非藥物治療。也能促進多巴胺分泌,讓患者放鬆心情,且透過運動與人互動、增加社交,回歸一般生活。病友一定要維繫規律運動的習慣,太極、散步、跳舞、騎單車都是不錯的方式。坊間宣稱可延緩病程的營養食品,例如:維他命E、銀杏、和其他抗氧化劑如谷胱甘肽等都無助于延緩病程。

 

靜脈曲張新術式併發症少一半 長庚登國際期刊
認清這兩種痛 慎防主動脈剝離

更多健康相關新聞
紋眉長50顆小肉芽 女遭病毒疣入侵
小五童習慣斜眼看人 就醫發現元凶為握筆姿勢不良
輝瑞研製新冠口服藥 今年有望上市
「溼擦」更清爽乾淨?如廁後這樣做更能遠離感染
60歲翁睡一半家暴妻2年 醫揪元凶:癲癇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