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心理健康照護誰把關 諮商心理師爭取加入長照體系

「當你老了,頭髮白了」台灣老年人在2018年已突破總人口的14%,邁入高齡社會,政府推出「長期照護十年計畫2.0」,提升國民晚年生活品質的服務體系,整合醫師、護理師、物理治療師及照護服務員為高齡者生理健康把關,但卻未納入老人面臨失志、憂鬱、自殺等心理困境最需要的「心理健康照護」!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780會員倡議並願意主動加入長照各級據點關懷站,引進諮商心理師專業資源協助規劃,提供老年心理健康促進與心理諮商,讓台灣的老年人可以心頭保有幸福快樂的正能量。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提供)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提供)

過去諮商心理師在學校、政府機關、醫療院所、個人心理諮商所提供民眾心理諮商專業服務,但在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對長照2.0的心理健康規劃議題,諮商心理師自省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日前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召開會員大會,與會會員熱烈討論並與出席大會的衛生福利部長照辦公室專門委員周道君及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心理衛生科曾光佩科長交流意見,共同研議長照的心理健康促進策略。

長照辦公室周道君專委提到本次長照計畫2.0除了原先的八大項服務外,更強調透過以社區為基礎的資源佈建,配合各縣市照顧管理中心評估、媒合民眾提出的需求,希望可以延長國民壽命之餘,也得以維持高齡者剩餘功能的照護,積極處理失能、失智以及「失群」的問題,讓銀髮族能活得有尊嚴、有品質。

透過大會對話和意見交換,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李玉嬋理事長和780位會會員共同倡議,應於機構、居家照護服務的協談中納入諮商心理師的服務,讓個案、家屬、照顧服務員等社會大眾都能夠在充分溝通與諮詢中,對於心理健康照護有正確的理解,並暢通諮商心理師專業服務的管道。

尤其在推行長照計畫同時應考量高齡者在失能與老化過程中衍生的「失群」、「失志」心理難題,應善用諮商心理師的安定人心的心理健康專業知能,提昇長期照顧的心靈健康照護品質,提升高齡者及照顧家屬之心理福祉。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首席顧問、哈佛心理學博士湯發鉅在會中建議諮商心理師能夠提供在長期照顧中設計心理健康檢查與日常養心處方,協助偵測與改善老年憂鬱、失志及失群孤獨難題,提供高齡者調適失群孤寂的人我關係、接納失能的自身形象、整合此生生命意義與自我價值肯定,來提昇老年心理健康與幸福感。

湯發鉅並認為應發揮諮商心理師法定的醫事人員角色功能,讓政府體系及民眾更了解諮商心理師可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務與資源所在,與衛生主管機關攜手促進民眾日常心理健康管理,一同為全民心理健康與老年福祉把關。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長黃世傑也親自到場勉勵諮商心理師們。他指出,鑑於社會環境變遷,心理健康一級預防愈形重要,因此於今年將心理衛生科獨立成科,對於推動市民心理健康無疑是重要的里程碑;公會會員也把握機會與局長交流意見,希望諮商心理師能加入一級預防推廣的行列。

台北市衛生局心理衛生科曾光佩科長表示,目前台北市有19間心理諮商所及325所學校、醫療、社區機構都有持續提供台北市民心理諮商及社區心理健康服務,期能拓展高齡者的心理諮商服務資源,讓年老的心得以優雅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