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發燒不退 莫輕忽 感染性心內膜炎會索命

臺大醫院竹東分院內科最近於一個月內發現二名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先生因全身不適及發燒來院求診,結果證實是感染性心內膜炎。 醫療部林明鋒主任表示,老先生過去健康情形都良好,除血壓略高,並無特殊重大疾病,一名因為食慾不振及全身倦怠到院求診,發燒且血液檢查白血球上升及腎功能不全。病人經醫師心臟聽診後察覺有收縮性心雜音,於是安排心臟超音波檢查,證實動脈瓣有細菌贅生物,同時血液培養長出鏈球菌,因而確定了感染性心內膜炎之診斷;經過青黴素抗生素治療症狀改善。 另一名老先生也同樣因為輕微發燒與全身不適的情形,而到臺大醫院竹東分院求診,住院期間還因出現咳嗽症狀被認為是肺炎;然而病患的症狀未見改善,仍然出現反覆發燒的現象。主治醫師因為心臟聽診發現病人有收縮性心雜音,同時血液培養報告為腸球菌,因而安排心臟超音波檢查,進一步確定了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診斷。不幸的是他於接受治療期間出現吸入性肺炎,惡化為敗血性休克不治。老人家的隱形殺手,感染性心內膜炎 林明鋒醫師表示,多年前他曾撰文「不明原因的發燒小心感染性心內膜炎」,提醒大家對於不明原因的發燒應該考慮感染性心內膜炎。但是在同一個月內於竹東地區出現兩個心內膜炎個案,確實較為罕見。根據二○一三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雜誌的綜論報導,每年每十萬人約會有三至九個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個案;報導還指出感染性心內膜炎多數發生於老年人,而且將近有一半的感染者發病前沒有瓣膜性心臟病病史。感染性心內膜炎住院期間的死亡率約為百分之十五至二十二,五年內的死亡率則接近百分之四十。 感染性心內膜炎一般是因細菌在心臟瓣膜造成感染所引起。常見的細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草綠色鏈球菌等。感染後,約八成的病人會出現發燒,將近一半的病人有新出現的心雜音,其他像是血尿、脾臟腫大、手掌紅疹、指甲線狀出血或視網膜內出血和白色中心性的出血點等臨床表徵偶而也會出現。抽血檢查約有一半的病人會有白血球增加及貧血的情形。感染性心內膜炎可怕的地方在於併發症的出現,包括腦中風、心臟衰竭、敗血症、腦膜炎、肺栓塞、週邊動脈阻塞、腎臟衰竭及菌性動脈瘤。其中腦中風是最常見也最嚴重之心臟外併發症。一項研究指出,約八十%的感染性心內膜炎病人的腦部核磁共振檢查會出現異常。通常會有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病患其心臟瓣膜原先就有問題,再加上先前接受一些容易造成短暫性菌血症的治療或檢查,如拔牙、膀胱鏡或腸胃道檢查等,就可能進一步導致細菌性心內膜炎。 林明鋒表示,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治療主要是依血液培養致病菌的結果來選擇藥物。草綠色鏈球菌主要是用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則使用半合成青黴素或萬古黴素來治療。而當藥物治療失敗,出現心臟衰竭或是感染控制不佳時,則要考慮外科手術。另外,栓塞併發症的預防也是手術介入的適應症之一。在預防感染性心內膜炎方面,平常應注意口腔衛生以及牙齒保健。看任何醫生,尤其是牙醫師,應先告知本身有無心臟辦膜疾病。對於高危險患者(具人工心臟瓣膜、先前曾出現感染性心內膜炎或是罹患發紺性先天性瓣膜心臟病者),接受牙齒、口腔或上呼吸道的手術、泌尿生殖道或胃腸道手術,建議應該先給予抗生素預防。 患者初期臨床表徵常只有發燒,容易被誤認為是感冒,也常因發燒不退而不斷更換醫師求診,延誤治療時機。林明鋒醫師提醒大家,老人家的感染症臨床表徵通常不明顯也不典型。所以,如身體出現任何異狀,應早一步就醫,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