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知道接下來會有兩個國家攻打台灣嗎?」孩子們在抖音上到底看了什麼?

文:吳思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一)

「老師,你知道接下來會有兩個國家攻打台灣嗎?」

我充滿問號的看著這個小學四年級的小朋友,真的知道他言語中的意涵嗎?一邊看安親班小朋友功課的我,一邊疑惑著他們到底從哪些地方接受到這些資訊。

國小的小孩熱於跟你分享各種奇怪的事,有些可能是從父母嘴裡的轉述,有些是他們自己從社群平台上看來的內容,他們對自己說的話可能沒有出充分了解。現在的學童出生於網路世代,已經習慣從網路接收各種資訊,他們可能無法回答你一公尺等於幾公分,但是他們對於抖音(TikTok)上的台詞和音樂卻是朗朗上口,可以在你耳邊進行循環播放的病毒式洗腦。

在安親班裡,小朋友討論的話題不再是你昨天有沒有看哪一個電視卡通,而是你昨天有看抖音嗎?話題的轉換,隱含著世代間資訊接受的不同。

小時候的我們,還是習慣回到家後打開電視看喜歡的卡通,父母親忙著準備晚餐,所以在吃晚餐前是最快樂的卡通時光。遙控器打開一定先按25台再往下轉,卡通台的黃金蛋黃區25台至22台乘載了許多童年回憶。近年來卡通頻道(Cartoon Network)在有線電視的移動(從22台移至8台),且2022年迪士尼退出電視,卡通台的選擇越來越少,而看得小朋友也不如以往。

台灣本土卡通的窘境

台灣目前有自製兒童節目,為東森幼幼台和momo親子台及公共電視的兒童節目,而東森幼幼台及momo親子台中絕大多數的卡通為外國卡通節目,自古以來台灣原創自製的兒童節目便偏少,國寶級的《水果奶奶》和《大嬸婆與小聰明》這些台灣原創內容,現在更是日漸稀少,小朋友們多收看中文配音的外國卡通,例如寶可夢、佩佩豬或是紅極一時的鬼滅之刃。

但其原因,並不是因為台灣缺少製作卡通動畫的人才。事實上,台灣的動畫實力備受肯定,在80年代曾是迪士尼的動畫代工廠,台灣動畫實力資本雄厚,卻長期缺少與在地題材相關的內容。

本土兒童節目的好處在於可以讓小朋友們透過原創內容更了解台灣,例如公共電視製作,剛拿下金鐘獎的《下課花路米-壯遊闖天下》兒童節目,由主持人帶著小朋友進行台灣的城鄉探索,提供娛樂的同時也給予教育內涵。

當電視上適合孩童觀看的內容越來越少,或難以吸引他們的興趣,手機和平板成為巨大的誘因,畢竟在網路世界裡可以搜尋到所有你想看到的一切。

學童、青少年將注意力轉移到電子產品,然而手機和平板的私密性導致父母更難知道孩子正在觀看的內容是什麼,在那小小的螢幕內,彷彿阻隔了家庭的教育功能。父母無法隨時陪伴在一旁,確保他們的孩子接收的都是適合他們的內容。學童自己拿著手機看著抖音的影片,接收裡面的內容,病毒式的洗腦音樂讓他們朗朗上口。

抖音(TikTok)是一個社交軟體,主打短影音,每一則影片約60秒左右,快速吸引觀眾目光,內容多是以趣味性、娛樂為主,利用誇大的情節逗樂觀眾。這些短影片的內容,有些並不是這麼適合國小學童觀賞,他們可能沒有足夠的辨別能力,去判斷資訊的真假,且無家長的陪同下,接收了不恰當的資訊。

過去大家在電視上收看卡通的時候,因為電視分級制度,在節目播放時都會有分級標示,告訴我們適合的年齡層,甚至是未滿幾歲的孩童應該有家長陪同觀賞,便是為了確保小朋友在看卡通的過程中,是健康成長的環境。但網路是一個無遠佛界的領域,目前也沒有任何的規範,要求平台應該要對內容設立分級標準。

業者、政府、家庭三方聯手合作

若想要建立起適合孩童和青少年的資訊接收環境,可從三個面向著手,分別是卡通台的業者、政府的支持還有家長的關心投入。

以台灣專門提供卡通給兒童的東森幼幼台和momo親子台為例,雖然在兒童收視時段晚間五點至晚間七點,均有遵守最低提供25%的本土自製節目比例,但可從節目表上可發現,這30分鐘內的自製節目,通常是製作價格便宜的棚內拍攝,例如由大哥哥大姊姊帶動跳。

卡通台的節目表之所以十分缺少在地的動畫內容,原因不難猜想,動畫製作需要大量的經費,價格上成為電視台的負擔,只能選擇最便宜的棚內節目製作方式。但業者越少提供好看的本土節目,就越少人想看,直接影響到收視率和廣告收益,形成惡行循環,因此電視台應該要提供更多優質的本土內容,不論是電視台自製或是委製,都可以為台灣電視卡通帶來新的刺激。

若業者缺乏資源產製優良的在地卡通,政府政策的鼓勵與補助將會成為助益,無論是補助卡通台或是卡通動畫產製者,都是一種方式。近期台劇備受關注,其中有許多是接受文化部補助的影視作品,或許在台灣卡通動畫上也可尋求相似的方式,補助本土動畫製作者可以創造更多優質內容。

最後回歸到和孩童及青少年最貼近的——他們的父母,過去電視的大螢幕能讓家長快速清楚知道孩子正在看什麼,而且一家人一起看電視是情感上的聯繫,但現在的小朋友固守在小小的螢幕內,不僅關係疏離且網路缺少管理,難以控制孩童的資訊接收。

因此,父母更應該負起重大責任,關心孩子們收看的內容是不是適合他們,替小孩子篩選、把關優良的內容。

確實,網路的好處是可以看到更多的內容,善用科技與資源可以幫助學習,但需要家長協助守門以確保孩子看的是優質內容,而不是不合時宜的笑話或是浮誇的劇情。面對青少年資訊接收方式的轉變,我們可以從內容層面加強,提供更好的本土卡通動畫,確保內容的合適性;其次是家庭功能的建立,家長應該要協助孩子尋找適合他們的事物,防堵不適切的網路資訊。

2022年初《水果奶奶》推出動畫電影《妖果小學—水果奶奶的大秘密》,且在2022聖地牙哥國際兒童影展奪下最佳奇幻長片獎,《水果奶奶》以台灣在地元素出發,期盼孩子可以在外國兒童節目之外,擁有自己的本土卡通,看卡通的過程裡融合台灣本土文化,認識更多精采在地故事。

期待未來台灣原創兒童節目可以有更多產業的投入,政府的鼓勵、兒童劇本的創作及影視化的團隊都是缺一不可的角色。當電視出現了可以吸引孩童的內容,相對減少他們透過手機、平板看那些並不適合他們年齡的內容,讓他們的童年成長環境建立在健康安全之上。

延伸閱讀
「實習生爬到總經理」或「空降高階主管」沒有對錯,取決於企業所看重的價值
【專訪】紀錄片《憂鬱之島》日本發行商小林三四郎:一個「狼來了」的警世故事,我們有責任傳達香港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