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吃飽就脹氣?恐因腸道菌叢過度增生!教你「7招」擺脫滿肚子氣

高小姐由於自我要求較高,壓力相對較大,這幾個月進食時常常覺得食道有卡頓感,且容易脹氣,即使空腹狀況下也有脹氣情形,導致食慾低落。雖然因脹氣情形已看過不少門診,連腹部磁振造影檢查也找不出問題,後續,透過完整的腸道菌相功能檢測,才發現是「小腸菌叢過度增生」⋯⋯



吃飽後脹氣恐是SIBO

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指出,餐後脹氣是現代人普遍的身體毛病,而若明明沒吃甚麼東西,甚至是空腹的情況下,卻有脹氣情形,且持續7、8個小時都無法緩解,即有可能是「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

在正常的腸胃蠕動功能下,吃進去的食物會在順利消化後,進入大腸才產生氣體,並透過放屁的方式,將氣體排出體外。而在SIBO的情況下,卻由於消化不良或腸胃蠕動功能不佳,導致食物沒有完全消化,並且囤積在小腸而產生氣體,就會有脹氣、腹脹不舒服的狀況。



SIBO易復發,找出原因能預防

顏佐樺指出,SIBO非常容易復發,若只是針對SIBO所引起的腸胃症狀處理,復發的可能性非常高,因此唯有釐清成因才能有效診治與預防。SIBO主要成因有以下4點,如經檢測後發現有相關情形,就須特別留意:

  • 胃酸酵素不足:胃酸、膽汁、酵素分泌不足,使得食物未被充分消化,促使細菌生長。

  • 蠕動不良:蠕動功能不佳,食物及液體停留在腸道中致使細菌生長。

  • 藥物及免疫力不佳:長期使用制酸劑、慢性疾病用藥可能會影響胃酸、膽汁、酵素分泌;免疫力下降,易使腸道受感染。

  • 喜愛吃精緻糖、易脹氣食物:食用精緻糖和易脹氣食物可能導致腸道產生過多氣體,提供細菌生長的環境。



7招腸道保健

顏佐樺指出,SIBO可以透過「腸道菌相功能檢測」揪出,例如乳果糖呼氣測試,若乳果糖被小腸細菌發酵產生氣體,就能診斷為SIBO。腸道環境的保健,可以從日常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做起:

  • 細嚼慢嚥、飯水分離:有助於提高食物在口腔和胃部的消化效率,促進上消化道消化。

  • 適量攝取酸性食物:如消化不良可搭配酸性食物,如蘋果醋,可刺激胃酸分泌。

  • 補充消化酵素:如食用木瓜、鳳梨等天然食物,或食用消化酵素保健品。

  • 避免加工及易脹氣食物:蘆筍、豌豆、洋蔥、韭菜等雖然是蔬菜,但含有較高的纖維和難消化碳水化合物,亦容易造成腸道脹氣不適。

  • 養成每日排便習慣:醫學上定義3天1次排便為正常排便狀況,但每天排便才是健康的指標。

  • 釋放壓力:釋放壓力以維持腸胃蠕動功能正常運作,減少SIBO的發生。

  • 避免久坐:站立半小時或進行適當運動有助於促進消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看更多優活健康網相關報導
早餐「喝豆漿」肚子脹氣不舒服?營養師「2招」消脹氣:這樣喝才對
腸胃不好,吃麵類、糯米怕脹氣?營養師教你「這樣選」安心吃不怕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老是吃飽就脹氣?恐因腸道菌叢過度增生!教你「7招」擺脫滿肚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