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起司蛋糕 蔣家後代大小S都愛 吃吃看Tasters專訪
在台北的人氣重乳酪蛋糕中,開業逾40年、位在天母美國學校旁的「吃吃看」絕對排得上前3名。老闆娘葉鳳珠當年從英國籍夫婦手中頂下小店,生意差到發不出員工薪水,從麵包賣到炒飯、炒麵。後來靠一本從美國來的食譜,打造出鎮店蛋糕,美式風味吸引各國客人喜愛,主婦靠著甜點逆襲,也幫6、7年級生創造出青春的甜蜜回憶。
老式木頭鑲進玻璃的磚紅色門板被輕輕推開,金髮碧眼的年輕男孩踏進店裡,看見二名平均年齡65歲以上的店員,表情有些不知所措,也不知該怎麼開口。
「May I help you?」打破短暫靜默的是老闆娘葉鳳珠熱情的招呼聲,接著一連串行雲流水的英語介紹,男孩驚訝之餘,也能放寬心點單。其實吃吃看店內員工不管年紀,或多或少都能說上幾句英語,畢竟店址位在天母美國學校旁,來客母語大多不是中文。男孩離開時手裡拿著招牌起司蛋糕與起司餅,這是許多老台北人舊時難得奢侈的甜點,蔣家後代、藝人陶晶瑩與大小S等都是常客。
「很少有人像我這樣下重本,台灣第一家做起司蛋糕的是我們,不加一滴水,底下那層餅乾是進口消化餅,核桃一箱都好幾千元。」送走外客,切換回台語的葉鳳珠,就像鄰家阿嬤親切感十足,但對於食材與配方口風超緊,連奶油乳酪的品牌都是機密,畢竟那是讓這家店起死回生的祕笈,除了自家人,她一律不透露。
43年前葉鳳珠從一對英國夫妻手上頂下以手工麵包為主要產品的小店,「以前店名就叫『Tasters』,剛接的時候,旁邊都是田,美國學校還沒蓋。我爸爸來看了,還問說『這是要賣給誰?』」當年她才28歲,牽著大女兒,肚子裡還懷著老二。
葉鳳珠在陽明山上出生、長大,家裡有三個兄弟、五個姊妹,「我們家種筍子、橘子,後來經營私人公車。」她高中念會計科,流利的英文是在英國大使館打工當保姆時訓練出來的。婚後原本在家帶孩子,因擔任公職的丈夫薪資不高,知道Tasters要頂讓後,她扛下所有人都反對的壓力,標會、籌錢,「我比較殺頭膽,阮尪一個月薪水幾千元,頂這間店花了上百萬元。當時年輕,做不起來還有機會重來,失敗就去做苦工。」讓人訝異的是那時的葉鳳珠對烘焙一竅不通,「店裡有師傅啊!彼陣大家年紀差不多,揪他們入股,都做到現在。」
80年代初天母還不那麼熱鬧,剛入烘焙業的葉鳳珠每天在櫃檯站足12小時,卻等不到幾個客人,有時候連房租、員工薪水都發不出來,只能回娘家周轉。她到附近的外國學校招攬生意,「你聽過開麵包店還兼賣炒飯、炒麵嗎?」一天不過2、30份,但都收現金,不無小補。
苦熬近6年僅能維持收支平衡,後來她開始思考改變方向,拜託去美國的朋友買了一本食譜,「拿回來就翻啊!看有什麼是台灣沒有的,就看到起司蛋糕。」她英翻中,搜尋食材、看比例,先自己試做,再跟師傅一起研究,「這邊很多外國人,也滿多在國外吃過的有錢人,他們吃了會告訴我們蛋糕太鹹、太甜、太軟,就一直調整。」慶幸店開在天母,當時有許多賣外國食材的雜貨店,光是奶油乳酪就試了不下10種,終於做出香氣十足、扎實卻不過硬的起司蛋糕。
並非一款蛋糕救全店、推出就爆紅,客群是慢慢累積。那段時間葉鳳珠想到就去翻「寶典」、創新品,「像雞肉泡芙的內餡我切一切、炒一炒,皮要揉麵粉就交給師傅,大家再來吃吃看。」
起司蛋糕真正打響名號是30年前,那時一碗陽春麵25元,一個7吋蛋糕售價逾300元,一般人難以負擔,便切片販售,每片35元,吸引客人花小錢嘗試。「主播蔣雅淇從學生時就來我們這裡,後來當了記者來採訪,之後很多節目來。」加上美國學校遷至店旁,人潮開始聚集。平日4個孩子多是由丈夫看顧,寒暑假一個個都跑不掉,全到店裡幫忙,幼稚園就聽得懂「How much」,還會幫忙算帳。
2002年房東突然決定賣房,告知易手後若買家不願繼續出租,只能請他們搬離,葉鳳珠不想穩定的生意受影響,咬牙買下店面。為了開源,她聽朋友建議,在旁邊又開了家當時不算普及的西餐廳,那年剛從二專食品科學系畢業、在咖啡廳打工的黃若嫻因此被召回,成了正職員工。
母親開店時黃若嫻才5歲,曾想過外出謀職,但身為長女,自覺要擔起責任,「一開始在廚房,後來吧台缺人又被調過去。我對烘焙有興趣,現在負責起司蛋糕跟起司餅。」她自嘲:「我根本被當兒子養,那烤盤多重啊!」
其他手足各有工作,但只要休假就會回家幫忙,除了遠嫁加拿大的老二,長女黃若嫻負責後場,念商的小妹黃萭稐與么弟黃資堯平時在管理上提供意見,這幾年也努力拓展電商。
年過70,葉鳳珠依舊每日坐鎮店裡,2間店面跑,上下樓動作依舊矯健,「張忠謀90幾歲都還在工作,我怕什麼。」自豪體力不輸年輕人,卻沒想要再開另一家店,「做生意要心安理得,味道不要跑掉,一間店顧得好就好了。」
更多鏡週刊報導
【台灣老店】看食譜自研起司蛋糕逆襲 一紅就是40年
【逆襲的老派甜蜜番外篇】天母蛋糕名店闆娘 竟是葉君璋姑姑
【台灣名店】老母拿亡妹亡父保險金 保住蘭陽邪惡炙燒夜宵 林北烤好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