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專欄】央行打房的道德勇氣

2024年9月19日,守著電視看著老先生們討論一整天後的記者會,邊聽邊敬佩他的道德勇氣,老先生們在面對2024年9月20日起的國際貨幣政策開始走向寬鬆之際,他們集體的選擇了一條很艱難的道路,他們是這樣集體決定的:

為進一步強化管理銀行信用資源,抑制房市投機與囤房行為,並引導信用資源優先提供無自用住宅者購屋貸款,茲修正「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自本年9月20日起實施央行這次打出的「房貸組合拳」,包括:

1. 新增規範自然人名下有房屋者之第1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

2. 自然人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由6成降為5成,並擴大實施地區至全國。

3. 公司法人購置住宅貸款、自然人購置高價住宅貸款及第3戶(含)以上購屋貸款之最高成數由4成降為3成。

4. 餘屋貸款最高成數由4成降為3成。

上面的種種招數都是在面對仍高於2%的CPI,即將調整的電價,明年即將實施的碳稅,還有基本工資跟公教加薪調整下,為了壓制通膨還有高漲的房價引爆的不動產授信升高,產業過度集中在不動產,一般生產事業放款金額衰停滯不前乃至於衰退及套利交易盛行的情況下,選擇不同於國際的寬鬆道路,繼續緊縮資金。

那這一波央行面對不動產授信/房貸問題,有相當的論者都只怪罪到新青安的政策,其實也不是不行,但冷靜一點回到數字看,即便是10萬戶新青安,不過多增加放款2000億<原來的青安就可以借800萬,多200萬額度不過多2000億>,所以真產生錢荒的元兇真是只有新青安而已嗎?

回到這次引爆錢荒的銀行法72條之2的,它計算公式的分母是存款,分子是不動產放款,那實際上再細分目前問題的結果,整個政策研究完後,或者我們可以說,先是因為通膨的疊升,所產生的購買房地產<包括建商買素地及一般人買成屋>的抗通膨需求,產生了不動產授信的分子初步增加,央行為了抑制素地炒作產生房價大漲,開始斬斷建商資金,限定購地貸款後的建築融資必須在18個月動用,更進一步讓分子跟著讓不動產授信的建築融資而放大;然後因為疫情及對於房價的預期,讓大量的預售屋,即將在這兩年完工交屋,產生的大量變成房貸的資金需求,遂讓分子的問題浮上檯面。

但在分母的存款端上的問題,其實不知道怎麼回事的沒人討論。事實上在分子金額暴漲的同時,一則發行已久的理財商品,因為網紅跟理財書籍的推播,被大量還買不起房子的,或者為了買房,或者也是為了抗通膨,讓開始找尋比定存利率高的商品的定存散戶們注意到了,他們開始集體的先是轉到指數型ETF,因此造成存款分母的開始縮小;進而又因為高股息ETF的問世,讓更多的理財型投資人,開始將房子送進銀行做理財型房貸,又產生放款的分子因此快速放大;再來就是新青安房貸的五年寬限期,讓已經借出的放款,五年不還本,讓身為分子的放款金額5年內遲遲無法降低。

所以或者我們可以說其實單純只有新青安房貸政策的原始設計上,不會真的遇到72條之2的問題,是新型態理財商品的問世、通膨的疊升、疫情缺工缺料的完工延遲、附加的建商的建築融資的18個月限制、新青安的房貸寬限期再延長,還有因此產生的套利問題,這六者的螺旋,才是這波造成錢荒的最大元凶,但政府面對這樣的政策各自為政的失靈結果,這樣的秘密能一次性的說跟講清楚嗎?

但我還是必須肯定目前央行的勇氣,在看到整體放款的過度偏移後,有道德勇氣,嘗試的捍衛自己獨立機關的堅持,堅持繼續打擊投資炒作,堅持採取貨幣緊縮,以一個獨立機關的力量,在他的權限內,盡力的挽回已經失序的金融環境,希望一切都來得及就是,讓經過時間及本波強大措施的調整,讓台灣,在一年後,依舊是世界金龍不是魯蛇。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