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鬼退不下去,新秀頂不上來, 「黃金世代」稱霸20年對台灣籃球環境是好還是壞?

文:林廷燁

台灣籃球從早期傳奇球星鄭志龍、羅興樑等赫赫有名的上古世代,承接至由林志傑、台灣第一位歸化洋將戴維斯和楊敬敏等現役號稱「黃金世代」的球星們,打出讓全台球迷感動的球賽。

2013年亞錦賽不斷打出感動人心的戰役,讓我記憶流淌至今,首先除了打敗亞洲勁旅菲律賓,更包含暌違38年以來第一次打敗亞洲區無人能敵的中國男籃,一度引發全台球迷對台灣籃球的未來發展有高度的期待和興奮感。

然而,自從那一次經典戰役之後,現今國人對台灣籃球的熱衷期待度反而退回原點,甚至不斷出現大聲批評的聲浪。至於為何台灣籃球遲遲無法在國內響起風潮,甚至在國際賽中落入亞洲籃壇邊緣的地位,我會於以下一一詳細論述與詮釋。

「黃金世代」球員至今仍不凋零,新世代球星無法承接招牌換血

首先我認為現今台灣籃球的整體實力,自從2013年的黃金世代國手群,至今新世代球員的發展,發現後者的光環和球技(特別是投籃能力與穩定性)仍完全不如現役已經上了年紀的黃金世代球星,導致常常在電視轉播中不斷聽到主播球評所說的「兩位黃金世代球星的對決,根本就是在神仙打架一樣,值得球迷期待」類似過度稱讚其他球隊中黃金世代的話語,徹底把全台籃球迷給長期洗腦化了。

儘管現今有像是高國豪、林俊吉、林庭謙等少數具有優越球技以及對球賽解讀能力不錯的新一代球星崛起,可是球迷賦予的球星光環仍在黃金世代上。其中今年最典型的例子,當然歸於今年P聯盟的人氣王「野獸」林志傑身上。

儘管他本季上場時間不多,在球隊中大多以板凳出發,可是最終以他在場上拚勁的表現以及擁有多數球迷的喜愛支持下,最終順利擠下現役新生代球星榮登寶座。老實說,人氣王獎項在台灣運動文化是毫無意義的一件事,更無助於提升台灣籃球實力的發展。

黃金世代球星的優秀表現,至今無法讓新世代球星跟上他們的腳步,導致在近年的國際賽表現大幅下滑而落後全亞洲籃壇一大截,讓台灣球迷大失所望,其中世代交替的傳承換血是其中的一大問題。過去幾年的籃球休賽季期間都會舉辦台灣籃球界的最大盛事「BE HEROES經典傳承賽」,主要以一場集結台灣籃壇十多年來最華麗陣容的「黃金世代」,與未來國家隊最倚重的「未來之星」,聯手呈現最經典也充滿傳承意味的精采球賽。以下為黃金世代球星對於此經典傳承賽的想法:

記者會現場談及這次的經典傳承賽,林志傑率先發言:「從年輕一起當國手到現在,再傳承給下一個世代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希望能將加入國家隊這份榮耀的心傳承下去!這次黃金世代球員們都會全力以赴的奮戰!」

面臨換血時代的交棒的時刻,田壘也鼓勵新一代球員,能被徵召國家隊就是一種榮耀,希望未來之星把這份榮耀扛起,將付出當作是一種榮耀,永遠保持對籃球的熱情,別因為環境失去對籃球的熱愛。

而當大房東曾文鼎被問及,誰能扛下新一代大房東的名號,他開玩笑的說:「如果要扛下新世代大房東的名號,我想頭髮要先跟我留得一樣長!」

阿美族戰士楊敬敏則表示:「希望能透過這次傳承賽,將球技、經歷傳承給年輕球員!」

此外,未來之星的新世代球員也對此發表了看法:

三民家商、達欣都是田壘學弟的阿飛施顏宗,則是很期待這次能跟大學長同場較勁,「很感謝BE HEROES經典傳承賽讓我能跟學長交手,我小時候就把壘哥當偶像,此生能跟黃金世代這陣容對戰是非常難得的機會,我會好好享受比賽,也要好好表現讓學長看到我的成長!」

回顧過去幾屆所舉辦的「BE HEROES經典傳承賽」,我認為這確實吸引了滿場球迷進場應援跟享受現場氛圍,只不過背後的目的反而是以追星(黃金世代)和娛樂的成分較多,而不是真正去見證世代交替的感動時刻。這種類型的賽事不但無法讓新世代球星進步,反倒成為加深台灣球迷對於黃金世代球星的喜好度,外界媒體和網路世界洗腦的幫兇。

從當時候的傳承賽演溯至現代的職業籃球聯盟加上SBL的賽場中,那些年輕球員的表現根本完全沒進步,不論是實力的穩定性方面,還是戰術中的空手跑位等等基本職業籃球員的能力素養,造就了世代交替上出現極大的斷層。

的確,我的論述以過去曾為黃金世代之一的國手呂政儒選手所說的話最貼切:「如果都過了這麼久,大家還是在講黃金世代,那其實代表我們的籃球沒進步。」這一點確實能足以證明黃金世代球星即使年紀大,可是現今新世代年輕球星的能力跟技術仍與他們差了一大截。

同時,各聯盟賽制上也出現極大的盲點。隨著各隊找尋具有高度的大洋將以及多功能的洋將,多數球隊在進攻和防守方面極高依賴這些洋將,反而缺少讓本土球員上場磨練的機會,這就是近期外界所賦予台灣所有的籃球聯盟「洋將聯盟」的負面標籤。這些情形不僅無法真正實踐國家隊之世代交替和傳承,也無法讓台灣本土球員持續進步而增加在亞洲的競爭力。

籃協官僚文化成為讓台灣籃球停滯不前的最大原因

我想,最讓全台球迷共同感到共鳴的憤怒話題,當然歸屬於籃協主要委員長期以來以自保官位和掌握全盤權力為目的,抱持著自以為很懂台灣籃球市場文化,實際上卻什麼都不懂的囂張態度,去從事助於拓展台灣籃球各層面的實力競爭。

尤其在這篇文章中,特別要點名近期連任成功的理事長,兼任國民黨彰化縣議會議長謝典林、籃協秘書長李一中以及前籃球資深教練李雲翔先生,對於台灣籃球近年的衰敗成果必定要付出最大的責任自行請辭下台。唯有全部重新打掉重練,才能大大助於台灣籃球注入新活力和氣象。

即使籃協主要的管理事務沒有包含近年剛創立之兩個職業聯盟,重心主要在經營SBL業餘聯盟和國家隊的賽事規劃和總教練、球員選材上,不過我認為籃協的重點,在於要如何團結全台整個所有籃球聯盟,以及憑著對籃球文化的高度基本素養,去用心熟慮如何讓台灣籃球實力變為更具競爭力被全球看見,傾聽民意而凝聚全台球迷愛籃球的各種力量。

上一段的論述,我完全是以事實根據去詮釋,不論是歸化洋將的尋長和選材上,以及現代與兩個職業聯盟之間的共好合作,加上國家隊的球員選材上,根本缺乏面對來自全台球迷期待的基本能力。

首先在結盟合作的部分,當初職業籃球聯盟P+LEAGUE成立的時候,多數球迷以支持的態度期待台灣籃球市場的蓬勃發展,不過籃協卻以經營SBL業餘聯盟為主軸,彷彿像棒協初期一樣無法與職業聯盟共同合作。儘管籃協為了自己的利益和權力,嘗試藉由自行舉辦「共好盃」的籃球賽事來吸引職業聯盟球團與SBL球隊參加,可是到最後卻不歡而散,《自由時報》報導:

原定SBL共5支球隊與職籃新聯盟P.LEAGUE+(簡稱P+聯盟)2隊,外加籃協徵召新生代的台灣白隊,總計8隊共襄盛舉的「共好盃」,如今確定「變不好」破局了。官方說法為「各隊無法派出完整陣容參賽,今已做出暫緩辦理決定」,但消息人士爆料,實際原因則是兩集團相互不滿鬧內訌。

據了解,SBL與新成立的P+聯盟,即使對外宣稱「良性競爭、相互合作」,但近來仍為了資源與利益產生檯面下衝突,加上各隊積極招兵買馬,相互挖角紛爭不斷,導致彼此心結誤會加深,即使籃協理事長謝典林等人出面協調多日,迄今仍難化解日益嚴重的歧見,甚至超過一半以上的多數球隊都不願意報名,消極抵制下形成破局關鍵(梁偉銘,2020年7月23日)。

職業聯盟的成立,必定會吸引很多長期在SBL打拚的球星們前往加盟,感受到真正職業球團用心經營下的滿場球迷歡呼應援的氛圍。然而,這對SBL球隊來說,由於多批球星的出走引發SBL球隊的極度不滿,相互之間引發兩個聯盟之間的資源與利益衝突。這也讓外界界定為主張SBL派的籃協來說,即使出面協調卻更加擴張職業聯盟與SBL之間的裂痕而無法秉持著共同目標讓台灣籃球實力增強。

第二個讓球迷詬病的是,球員加國家隊教練的培養選材,以及對籃球文化的認識上出現極大的問題。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接續前一部份所談及球員世代交替以及多聯盟之間合作變好的問題。

自從2013年帶領黃金世代在亞洲盃打出好成績的總教練許晉哲光榮下台之後,接續承接的總教練不論是周俊三,還是由籃協決議之現任總教練帕克(Charlie Parker)總教練,帶隊成績反而更加退步,甚至籃球競爭力已經完全不如早期實力接近的日本男籃了。

此外,外界批評已久的歸化洋將課題仍然籠罩在台灣籃球文化中。即使近幾年新台灣人阿提諾(William Artino)的加入為台灣籃球注入新氣象,可是他的表現能否確實幫助台灣在未來亞洲籃壇競爭力提升幾個檔次,也是極大的疑問。

我認為符合台灣俗稱「快狠準球風」之歸化洋將是要找一個幫助團隊突破對方強韌的防守,以及投籃能力水準和穩定性高的3、4號位前鋒帶領場上球員突破得分困境和建立防守積極度為最佳選項。此外,近期年輕本土球員各層面(特別是防守和各層面實力水準)都不如黃金世代的國手群們,導致真正的「快狠準」球風完全在場上建構不出來。會造成這樣子的種種衰敗狀況,說真的國家隊總教練以及籃協委員共同成為大敗筆,需要做出更迫切的改革。

第三個感到傻眼和鬧笑話的部分,則是國家隊世代交替球員名單之大謬誤。所謂的世代交替,在運動界裡面是極為常見的,這是能夠維持長期以來所建構之雄厚籃球競爭力之必要方式。儘管近年來台灣男籃在國家隊的選材徵召方面出現極大的困難,包含疫情的因素以及個人因素等等,可是近期的國際賽賽事的名單卻是讓人直呼看不懂,也不曉得籃協到底有沒有心想要讓台灣籃球走向進步。例如以下為接下來於6月底7月初的世界盃男籃亞洲區資格賽之名單

台灣男籃預計將於6月6日在晧宇國際莊敬館籃球場展開集訓,15名球員包括林秉聖(特攻)、盧峻翔(領航猿)、林正(領航猿)、王子綱(台啤)、陳兆豪(台啤)、陳又瑋(鋼鐵人)、周暐宸(台銀)、孫思堯(太陽)、劉駿霆(獵鷹)、游艾喆(政大)、林彥廷(政大)、張鎮衙(政大)、唐維傑(旅美)、林郅為(旅日)、阿提諾(歸化)。截取自中央社。

從以上的這個名單看來,我相信很多有在關注台灣籃球發展的球迷跟我一樣,都是秉持著籃協和帕克教練以「100%擺爛」的心態去面對未來國家隊重大一級賽事。儘管這15人名單中有包含兩個職業聯盟以及SBL和大學旅外的年輕球員樣樣有,可是這個名單的出現確實可以顯現籃協非常不用心的證明,根本對近年台灣籃球文化的趨勢掌握都沒有。

名單當中除了有國家隊資歷的林秉聖和歸化洋將阿提諾較能對台灣有極大幫助之外,其他球員好像就是選好玩的。首先,大學剛畢業的球員,其現今的球技能否與亞洲籃壇,甚至與台灣職業籃球聯盟的每一位球員相抗衡?接著,多數球迷旅美球星唐維傑的不認識,以及名單中在SBL和職業聯盟中上場機會不多的球員包含中鋒(孫思堯和林正)的進攻手段過少,只有賣高的作用。

如果我們的世代交替和換血方式是這樣子的話,那其他著名的年輕球星,像是中鋒胡瓏貿、旅外後衛陳盈駿和高國豪等就有球商和高水準能力的新一代代表球星算什麼,難道他們真的已經老了嗎?總而言之,籃協和總教練的選材和增進競爭力的層面上,根本就是胡搞瞎搞,亂七八糟,真的很懷疑他們這些高官是否真正瞭解和認識基本的台灣籃球文化與趨勢。

總而言之,在台灣籃球文化的發展中,如何界定球員的各層面能力,以及身材上的特色符合哪種球風,建構出專屬台灣的籃球風格比較重要。例如本土球員們要如何應對來自其他國家的不同球風突破防線,以及提升投籃命中率的掌握,都是台灣本土球員需要多去培養和改善的。過去以往的表現,要不就是常常被對方修理得很慘,以及我們的防守太差,就是給對手出現很大的空檔投籃投進得分。

當中,整個球員素質以及教練團的執教培養,必要從各職業聯盟以及SBL業餘聯盟中一步一步去鍛鍊出來的。對於這些基本認識的素養,是我認為籃協所有人和球界人士需要年年高度關注而得到的。

因此本人我認為,如果要讓台灣籃球文化,不是在國內還是國際間,現任的籃協理事和委員們都必須展現出真正關心和愛台灣籃球的態度,積極去做改革,要不就請全台球迷連署抗議他們並齊下台請辭最直接的辦法,交由對現今台灣籃球文化和趨勢具有深度認識的球界人士,甚至網路PTT鄉民都可以適任,找回全台球迷真正愛台灣籃球的熱情與情感。

延伸閱讀
被慣壞的高管們:名利雙收的臉書營運長為何傻到公器私用?
從風險報酬模型來看,比特幣是比公債和黃金更好的投資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