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想 東大師生史前特餐上桌

國立台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師生推出仿古史前特餐。(蔡旻妤攝)
國立台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師生推出仿古史前特餐。(蔡旻妤攝)
國立台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師生推出仿古史前特餐。(蔡旻妤攝)
國立台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師生推出仿古史前特餐。(蔡旻妤攝)

國立台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師生歷經1年訪談考古學者,研究相關考古資料、文物後,結合3500年前的卑南文化及2萬5000年前的長濱文化元素,發想出秈稻鍋巴、煙燻鬼頭刀、清燉田鼠湯等9道仿古史前特餐,未來進一步推廣給在地餐廳業者,讓遊客體驗史前人類的飲食文化。

學生將肉類直接放在柴上、以直火烤熟,示範史前人類可能採用的烹飪方式,端出陶杯小米酒、秈稻鍋巴餅、鬼頭刀生魚片、燻烤鬼頭刀、清燉田鼠、燻烤豬肋排再搭配鹽膚木果鹽等9道史前特餐,研究團隊成員也一一解說研究過程,分享每道菜的特色與發想。

國立台東大學副教授蔡進士帶領研究生陳毅、黃柏崴藉由國科會「台東史前人類食物與當代台東旅遊之間的幻境與體驗」研究計畫,透過當代的餐飲,體驗遠不可及的史前文化。

史前館研究助理康芸甯說,事實上,史前人類如何吃、吃什麼,並沒有直接證據可證實,卻可透過其他方面來推測,譬如大量出土的陶罐,部分就用來煮食或盛裝食物。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史前人類居住環境周邊都出現火燒過焦黑的痕跡,表示會用火來煮食,但烹調方式無法考證,只能靠想像。

黃柏崴說,當時沒有太好的方法能夠控制火侯,因此一定會有鍋巴的產生,連結陶罐推測史前人類的飲食習慣。蔡進士表示,菜單有80%採卑南文化元素來設計,並採用原生種動植物為主。

史前館助理研究員黃郁倫指出,目前博物館委外的餐飲服務,大多數以原住民飲食文化為主,東大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帶來新的想像與嘗試,對於博物館來說是很有趣的發展,而史前飲食對於台東業界來說,也是一大突破。

台東大學文休系強調,雖然史前特餐是以考古資料為基底推測,發想設計菜色,但未來有機會仍會推廣給在地餐廳業者,讓遊客體驗台東史前人類的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