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科權威"許權振" 造福病患聽見世界

台灣每1000個新生兒中,就有4~6人有聽力障礙,必須在出生後三個月內確診進行治療,但依舊有很多個案,因出生時的聽力篩檢不確實,錯失治療黃金期。國內耳科權威許權振醫師,不放棄任何一個,能讓聽損兒聽見的機會。他的第一例兒童電子耳患者,如今已經長大,有著美滿的婚姻生活。目前在台中慈濟醫院擔任副院長的他,依然持續造福病患,為他們看診、手術。

李依芯是許權振第一例的兒童人工電子耳個案,90年代初電子耳剛引進台灣,當年她12歲。

定期調音追蹤,醫病情誼,已經有25年。

第一例兒童人工電子耳個案李依芯:「我不知道看了幾個醫生,到有影響的時候,有去配助聽器,但是沒有用,給許醫師檢查的時候,他檢查結果出來,是聽神經病變,好險我爸媽,找到許醫師幫我開刀。」

睿睿兩歲,先天聽損,出生時聽力檢查不夠確實,錯過了黃金治療期。

聽損兒睿睿祖母梁酉嫦:「阿公說好像是不是聽不到,我們才去拿鍋子,到他後面敲,確實沒聲音反應,可是那時候已經一歲四個多月了。」

睿睿的左耳完全沒有聽力,右耳因為聽神經細小,也是重度聽損,聽不到就無法學習語言,配戴助聽器做語言治療,但效果卻有限。

台中慈濟醫院副院長 許權振:「因為助聽器它的極限,所以它可能這樣,對極重度聽力損失的人,它可能沒辦法,達到有效的聲音的接收,那像這樣的,他最後一步,就是靠所謂的電子耳。」

不同於助聽器,只是單純將聲音放大,人工電子耳,是將聲音轉換成電脈衝,直接傳到聽神經,再到腦部,首先透過耳朵的處理器,接收聲音,同時轉換成數位訊號,然後傳送到皮下的植入體,再將數位訊號轉變成電脈衝,經由耳蝸內的電極束,刺激耳蝸神經,將訊號傳到中樞聽覺路徑,最後傳回到大腦。」

這天是睿睿的手術時間,八點半麻醉完成,準備開刀。睿睿內耳的構造畸形,增加了手術難度。

台中慈濟醫院副院長 許權振:「顳骨的構造畸形的異常的,從這個乳突腔裡面的洞,看不到圓窗的地方,這樣子就是你要把,電子耳的電極插入就很困難,因為你找不到入口,這就是電子耳手術裡面,最困難的。」

現在戴上去都沒聲音,不怕嚇到他,現在測一下他裡面植入體的狀況。

兩周後的緊張的時刻,睿睿電子耳開頻。

結果令人開心,睿睿對聲音有反應。

聽損兒睿睿祖母梁酉嫦:「真的謝謝教授,從剛開始到現在,因為也是大家推薦的,推薦教授,從開始到現在,到這個階段,我們都已經走過來了,真的謝謝他幫助我們這麼多,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講 真的,因為如果說,沒有教授這樣子幫我們,或許我們還在懵懵懂懂,一直在找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