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還是漢奸? 汪精衛外孫女來台揭史實

政治大學中文系等單位舉辦「汪精衛與南社詩話」座談會,邀請汪精衛外孫女何重嘉(左二)等人參加。(陳國維 攝)
政治大學中文系等單位舉辦「汪精衛與南社詩話」座談會,邀請汪精衛外孫女何重嘉(左二)等人參加。(陳國維 攝)


許多人一聽到「汪精衛」,可能就會聯想到「賣國賊」。汪精衛外孫女何重嘉最近從美國來台,她表示,無論稱汪精衛是「聖人」或「漢奸」都沒意義,透過近期新一波曝光的文獻資料,可以更了解汪精衛和民初社會,能進一步理解自己的過去,才是最重要的。

南社詩話 看見汪精衛另一面

跳脫掌權者的史觀論述,汪精衛紀念託管會近期出版《汪精衛南社詩話》增訂本及《汪精衛政治論述》匯校本的電子書,並與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等單位合辦「汪精衛與南社詩話」座談會,邀請汪精衛外孫女何重嘉等人與談。

政大中文系主任張堂錡表示,其實汪精衛本質上是位詩人,從相關文學作品中,可以看到汪精衛在過去所謂「漢奸」以外,不為人知的一面,呈現較完整的面貌和形象。

張堂錡:『(原音)最終他沒有成為一個詩人,而成為一個烈士,但是我覺得在他的內心深處,他其實應該還是比較偏向是一個詩人,他自己就曾經說過,如果要了解他的思想,你就去讀他的那些政論文章、演講稿等等,但是你如果想要真正知道他的內心世界的話,你要去讀他的詩詞,這是汪精衛自己這麼說的,所以透過詩詞,也許我們才能夠真正的進入到汪精衛的內心世界裡頭去。』

清朝末年,一群文人以革命為目的,在1909年成立名為「南社」的文學團體,到1923年解散。《汪精衛南社詩話》增訂本編輯李耀章指出,汪精衛在1930年以「曼昭」為筆名,著手「南社詩話」,並在香港南華日報連載,內容包含200多名南社社員遺作、佚事與詩論等,後來也曾在中華夜報和中華日報重刊。

李耀章說,在中華日報保留了最多的「南社詩話」內容,可惜當時的刊登情況有些混亂,有同一天刊載多則詩話,但都是零碎片段的內容,還有同一則詩話被分成8個片段刊出,他們花了很大的工夫進行整理,並忠於汪精衛的手稿,還原作者原意、校訂引用詩詞,同時在增訂本中,將手稿以外的內容也同步整理。

反蔣時代背景 盼文學喚起革命心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博士黎智豐則提到,1929年中國黨政軍的大權掌握在蔣介石手中,汪精衛等人後來發表「討蔣宣言」,汪精衛認為,不能讓一個人去專政、去獨裁,所以在「南社詩話」連載時,中國瀰漫反蔣情緒,國民黨陷於各派系的理論鬥爭,汪精衛希望用文學再次喚醒民眾革命的心,因而在「南社詩話」中,可看見文學與革命的關係。

黎智豐:『(原音)那時候汪先生他在政治上沒有一個明確的位子,所以他可以做的就是寫文章、寫詩、寫詩話,去從旁的增加倒蔣的力量,所以他也提到文學的力量是很重要的,裡面記錄了很多革命的事。』

張堂錡也表示,當年「南社」的社員從200多人暴增到1,100多人,可能是清末民初聲勢最浩大的文學社團,影響力非常大,他在20多年前開始對南社研究產生興趣,當時輾轉得知世新大學創辦人成舍我,也是「南社」成員,還前去採訪。

張堂錡:『(原音)他說這個「南社」存在著到底主張寫唐詩還是宋詩的一個問題,所以成舍我當時產生了一個關鍵性的作用,導致於「南社」後來的分裂,所以成舍我先生在南社的發展歷史上面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歷來研究關注「曼昭」 手稿成有力證據

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林香伶則在座談會上,詳細說明歷來在「南社詩話」的研究議題,及作者「曼昭」爭議等。何重嘉回應,「南社詩話」是汪精衛寫的,從2019年公開的132篇手稿可以確定,但他們家人以前並不知道「曼昭」的身分是一個研究的議題,如果知道,可能會再早一點將手稿拿出來。她也提到,身為汪精衛的家人,做很多事情需要特別的小心,家人對於很多事也不想再提,當年只有她父親何孟恆覺得有需要將相關史料公諸於世。

李耀章說,對於「南社詩話」的研究,以往大多關注在作者身分、內容真偽,難以進一步了解「南社詩話」作為詩話的價值,現在釐清相關問題後,有興趣深入研究「南社」或「南社詩話」的人,就有機會從中發掘很多寶藏。

汪精衛不需要平反 何重嘉:好人壞人你決定

對於汪精衛的歷史定位,何重嘉提到,給汪精衛貼任何標籤都沒意義,說他是「聖人」或「漢奸」都沒意思,大家應該先看看他曾說的話、曾做的事,再去選擇應該怎麼看待這個人。何重嘉:『(原音)他是壞人、他是好人,是另外一個問題,最重要就是把他的資料分享給大家,讓大家可以自己去研究、去看,你覺得他好、覺得他不好,那個是你自己的選擇。』

她指出,在《汪精衛政治論述》匯校本裡,有提到汪精衛成立南京國民政府一週年的報告內容,當中提及當地從小學到大學恢復唱國歌、大學重新出版書籍,在文化上保留很多很重要的運作,這是以往很多人不會談到的。

另一方面,也能從一些文章中,看見汪精衛當年的內心話。何重嘉:『(原音)是1939年他發表一篇文章,他裡面就是公開以前一個秘密的回憶裡面的內容,他說在場的人有蔣中正、有何應欽,有很多人,他們都說我們同意應該是跟日本談和的,為什麼現在「漢奸」就是我自己一個人。』

何重嘉說,她出生時,外公已過世,從近年的文獻整理也意外發現,外公真的很會寫愛情詩篇。何重嘉:『(原音)我特別感動就是我們其中一本書《此生何所為》裡面,我們收錄了一些詩句,都是愛情的詩句,哇!我不知道原來我的外公寫成詩寫得那麼好的,我都真的流下淚了,我個人來說是很驚奇的。』

何重嘉強調,汪精衛不需要後代子孫去平反,因為汪精衛已經過去了,但是,更了解以前的歷史可以讓每個人更理解自己,讀歷史就是要知道「為什麼我今天在這裡」、「為什麼今天是這樣」,這個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她近年想將相關文獻公諸於世的原因。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亞馬遜Kindle電子書店明年6月30日退出中國
超車了!電子書借閱量超越紙本書 台圖讀者去年最愛這幾味
新二代愛台灣也愛越南 特製有聲電子書介紹文化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