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大主題、大秀千項技術 跨域展現台灣科技實力

工商時報【文╱陳宗慶】 今年「未來科技館」整合工業局、技術處、中小企業處、國發會及國防部等單位,依據智慧製造、數位服務與智慧城市三大趨勢,大秀千項前瞻創新技術。 未來科技 在個別的技術展示上,則以動靜態搭配有趣的互動資訊內容,讓參觀者能從多方角度了解技術內涵。在智慧製造方面,金屬中心開發的無人搬運車具有無線、彈性運用、靈活移動三大特點。透過無線智慧連結,不但可將很多台無人搬運車組成車隊,更利用仿生技術,讓車隊可像螞蟻一樣透過集結的方式來完成特殊大小或特殊形狀的搬運,所以一般物料,或像貨櫃的大型物件都可以搬運。再搭配360度無限制移動能力,無人搬運車能輕鬆克服像室內狹小空間等傳統無人車無法順利運行的區域。 在數位服務展區,博遠智能研發的AI行動影像執法系統,可透過穿戴式影像設備,於聚眾人群場域,進行影像擷取、邊緣運算特徵比對,將辨識結果即時顯示予前線勤務人員,也同步回傳雲端平台進行管理、匯存及關聯式推論,通報相關負責窗口。此技術不但能克服以往影像串流畫質不穩定、網路布建困難、反應結果時間過長等辨識弊病,亦可協助執法人員解決在處理臨檢及陳抗活動時,所遇到現場佈線不易、燈光昏暗、個別盤查過於耗時等問題。相關技術目前已實際參與並提供超過國內外20個執法單位採用,包括台灣及新加坡警政單位、國安調查刑事單位等。 智慧城市展區中,工研院研發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AI診斷輔助分析系統,是國際上目前唯一可偵測四種主要病徵,並且清楚標示位置的人工智慧(AI)判讀技術。透過AI協助醫師進行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病變篩檢,有效輔助醫師針對病變嚴重程度的判讀,加快醫生確診速度,免除轉診眼科的不便,進而提高潛在病患早期發現之比率,早期治療,維護民眾健康,減少醫療照護支出與社會成本。同時,福寶科技展出之外骨骼動力輔助機器人,不但取得歐盟CE與台灣TFDA醫材認證,更外銷日本、馬來西亞、歐洲多國,提供癱瘓或下肢無力者執行坐站行走等功能性訓練及生活輔助。 永續發展 永續發展館強調環境與人類、產業的相容與協調性,給予下一代更友善的環境。展館由農委會、工業局、環保署、能源局、原能會及國營會共同籌辦,以「永續農業」、「綠能科技」及「循環再生」三個專區,展出84項創新技術,展現台灣農業與科技結合、綠色能源轉型與材料產品循環再生等創新科技。今年首度納入「循環經濟」創研成果,以循環再生為主題,展出綠色製程、資源回收、創新環保材料等台灣在循環經濟擅長的技術領域,現場業者也深感興趣,紛紛洽詢技術合作機會,完美展現台灣絕佳的研發實力。 永續發展館中的「菇類栽培剩餘資材多元循環及新用途開發利用」與「資源循環指標與分析系統」兩項亮點技術,吸引大批參觀者關注。由農委會開發之「菇類栽培剩餘資材多元循環及新用途開發利用」技術,主要利用栽種菇類的剩餘資材循環再製成生物性有機液態肥料,以及養殖禽畜需要的抑菌墊料,解決國內大宗農業生產剩餘物質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資源循環指標與分析系統」是由環保署為台灣量身定做的國家層級物質流資料庫,也是國際上第一個將產業關聯表整合於物質流資料庫作為決策分析工具的系統,並監督驗證循環的過程避免弊端,並將資訊公開透明與社會溝通,未來將透過經濟部建置的循環材料驗證與媒合平台,媒合各種物料循環的機會。 創新發明 至於創新發明館則是以「創新DNA 夢想無界限」為主題,由科技部與教育部攜手,集結各大專院校及研發機構一起參與,本次展出智慧生活、智慧醫療、智慧交通和智慧綠能等創新應用技術,讓外界看見學研機構發揮創新DNA,帶來未來科技夢想的無限可能。展館內呈現精選59項台灣學界團隊研發的新技術,每件都是現階段或短期內即可運用的技術,相當具有市場價值。展區範圍涵蓋生技醫療與醫材、電子與光電能源與環境、AI與IoT、智慧製造與機械,以及與人類最密不可分的生活應用,展現「1+1+1>3」的成果。 創新發明館中的「逆轉糖尿病的小分子藥」由中央研究院所發明,這是一種用於逆轉第二型糖尿病的小分子化合物,利用伴隨蛋白抑制劑來作為新式糖尿病小分子藥物,達到治療和逆轉糖尿病的效果。由於該項發明是新的抗糖尿病標靶與抑制劑,為市場首見(first-in-class)糖尿病小分子藥物,目前已取得與申請中的專利共有3個。如以藥物市占率5%來看,中研院估計此專利將可帶來25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十分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