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真相/八成國人患牙周病 菌體入侵恐誘發血栓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牙周病盛行率高達80.4%,但初期症狀不明顯,發現時都要經過漫長治療,更嚴重的是,如果疏於治療,細菌引發全身性發炎,恐造成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如何降低風險,聚焦真相告訴你。

牙周病患者吳先生:「固定去洗牙的時候,告訴我說你有牙周病,因為我有心臟病,這邊做牙周翻瓣手術,就一直到現在。」20年前吳先生被檢查出有牙周病,原以為在一般診所就能治療,但因為有心臟病史,必須到大醫院進行清除手術,直到現在定期復診已是他的日常。

另一位中年病患牙周病拖一年才就醫,細菌侵入齒槽骨釀成鼻竇炎,牙周病絕對不是小病。國泰綜合醫院口腔醫學科主任楊岳炤:「裡面的細菌長大以後,會造成旁邊牙周組織破壞,從軟組織以後漸漸變成骨頭破壞,只在軟組織的時候,我們開始叫做牙齦炎,表皮破壞以後,到裡面的結締組織然後到骨頭,就叫做牙周病。」

牙周病的可怕之處不只在於細菌破壞齒骨造成牙齒脫落,一旦細菌進入血管進一步衍生菌血症,在血管內壁增加小血塊造成動脈阻塞,它也是心血管疾病的成因之一。國泰綜合醫院牙周病科主治醫師林妍華:「這些發炎作用不只是產生在口腔,它是全身性的發炎,血管發炎可能血管會變硬,硬化然後會變窄,然後會產生一些斑塊,那就會造成心血管的疾病。」

根據衛福部公布的數據,國人牙周病盛行率高達80.4%,等於每10人中就有8人有牙周病,其中最容易好發的年齡層是50到64歲,罹病風險是18到34歲的6.7倍,儼然成為新國民病,不只影響咀嚼功能,更是多種慢性疾病的元凶。

國泰綜合醫院牙周病科主治醫師林妍華:「糖尿病的病人,他的牙周病得到的機率比較高,嚴重性比較高,治療效果會比較差。」

愈來愈多研究發現牙周病引發心臟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到2倍,中風機率高達3倍,它也是失智症、憂鬱症的成因之一,如何降低牙周病危害,專家認為,過去台灣的口腔衛教觀念落後,必須向下扎根。

國安牙醫診所牙醫師李世崎:「我們這個年紀啦,可能以前真的沒有這個觀念,所以等到我們發現自己有這個問題的時候,都是有病的時候,現在都有幼兒園塗氟的這個巡迴服務,老師我們滿多地方都會去做衛教,也會教小朋友怎麼刷牙,他們都有比較好的衛教觀念。」

病從口入,預防勝於治療,除了教導正確刷牙,政府也提供六歲以下兒童,每半年塗氟一次,年滿65歲以上患者、糖尿病、洗腎、腦血管疾病等八大特定族群,都可以每三個月免費塗氟,遠離牙周病是堅守健康的第一步。

(封面圖/東森新聞)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60歲男狂喝感冒糖漿!昏厥送醫檢查 肝指數竟接近2千
瘦不下來是「肝臟」有異?減重撞牆期3行為超傷肝
40歲男膽囊腫成「士林大香腸」 醫看超音波: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