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行銷是什麼?美國 80% 品牌使用、一年投百億美元!哪些品牌適合使用?
在競爭激烈的數位市場中,企業無不絞盡腦汁尋找更有效益的行銷方式,希望能以更精準且經濟實惠的方式觸及目標客群,同時提升品牌知名度和銷售額。聯盟行銷(Affiliate Marketing)近年來異軍突起,以其低成本、高效益和精準的目標鎖定,逐漸成為各大品牌的秘密武器。
根據 Statista 的調查,2024 年底美國聯盟行銷支出將達到 107.2 億美元,預計未來四年將再成長 50% ;EMARKETER 則指出,今年聯盟行銷將推動 3072.7 億美元的電子商務銷售額。
如今,40% 的美國商家將聯盟行銷計畫視為首要的客戶獲取管道,聯盟行銷究竟如何運作?有哪些優勢和應用模式?與我們熟悉的影響力行銷(Influencer Marketing,又稱網紅行銷)有何不同?一起來看。
聯盟行銷是什麼?如何運作?
聯盟行銷的運作機制是企業(廣告主)與擁有流量或受眾的合作夥伴(聯盟會員,又稱推廣者)合作,藉由他們在部落格、社群媒體或網站等管道推廣產品或服務。
與影響力行銷不同的是,聯盟行銷不為推廣者的創作內容付費,而是強調「連結抽佣」的機制,只有成功轉換才需付費。運作流程大致如下:
1. 廣告主加入聯盟行銷平台,或建立自有的聯盟計劃。
想踏入聯盟行銷的企業可以選擇加入整合型的聯盟行銷平台,例如 Affiliates.One 和 iChannels 等,這些平台匯集了眾多品牌和產品,提供推廣者多元選擇。另外,也有品牌會在官網建立自有的聯盟計劃,例如 Agoda、Klook、KKday、博客來和蝦皮等。
2. 聯盟會員(推廣者)申請加入,並選擇想要推廣的產品或服務。
聯盟會員可以是任何人,例如部落客、網紅、內容網站經營者,甚至是擁有社群影響力的個人。推廣者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專長或受眾屬性,選擇適合的產品或服務。例如,旅遊部落客可以選擇推廣旅遊行程、住宿或相關產品;美妝網紅則可以選擇推廣美妝產品或保養品。
3. 聯盟會員取得專屬的推廣連結,並將其放置在他們的網站、部落格或社群媒體上。
推廣連結中包含特殊的追蹤碼,用以追蹤來自聯盟會員的流量和轉換。
4. 消費者透過聯盟會員的推廣連結購買產品或服務。
5. 廣告主追蹤銷售或轉換成效,並支付相應的佣金給聯盟會員。
佣金的計算方式有很多種,常見的有 CPS(Cost per Sale,按銷售額付費)、CPL(Cost per Lead,按潛在客戶名單付費)、CPA(Cost per Action,按行動付費)等。
Digitalsilk 的分析師 Stephanie Sharlow 表示,影響力行銷像是購買一面高速公路旁的廣告看板,不太方便追蹤成效;聯盟行銷以連結為主的運作模式,則能夠讓品牌方更容易瞭解銷售情況。
多平台互利共生,共享精準數據、助力小型品牌
在數據為王的數位時代,聯盟行銷平台跨平台、跨品牌的數據庫成為一大優勢。企業可以透過聯盟行銷平台提供的數據分析工具,追蹤各個平台、合作夥伴和推廣活動的成效,並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優化行銷策略和資源配置。
除此之外,聯盟行銷還能夠有效地擴大品牌觸及範圍,再透過數據分析精準鎖定目標受眾,為企業帶來更高的投資回報率。主要優勢有以下二點:
1. 觸及目標客群
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美國消費者(55.1%)都有信任聯盟行銷的經驗。透過加入聯盟,企業得以輕鬆接觸到相關領域的推廣者,協助精準地將產品或服務訊息傳遞給目標客群。例如與親子部落客合作推廣兒童用品,或與健身網紅合作推廣運動器材,都能有效提升廣告的精準度和轉換率。
2. 降低行銷成本
數據顯示,超過 73% 的商家認為聯盟行銷計劃符合他們的收入預期。相較於傳統的廣告投放方式,聯盟行銷的成本更低,只在產生實際銷售或轉換時才需要支付佣金,因此風險更低,投資回報率更高。此外,相比影響力行銷需要與網紅媒合、討論創作內容等流程,聯盟行銷需負擔的人力、時間成本也較低。
走向長期深度合作!聯盟行銷還有哪些好處?
除此之外,聯盟行銷的多平台特性,讓企業可以與不同類型的合作夥伴建立互利共生的合作關係。不僅能在社群平台、部落格等媒介上傳播商品內容,企業也可以與科技合作夥伴建立聯盟行銷合作關係,例如電商平台、支付工具、物流公司等。
透過科技合作夥伴的平台和技術,企業可以更有效地觸及目標客群,並優化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例如,金融服務供應商可以透過與電商平台合作,在消費者結帳時提供信用卡或貸款產品的推廣資訊。
根據 AM Navigator 的數據顯示,目前將近 25% 的聯盟計劃都集中在時尚產業,其次是運動和戶外活動 (18%),以及健康和美容(14%)。然而,聯盟行銷的應用範圍其實十分廣泛,除了電商和零售產業之外,金融服務、旅遊、教育等各個領域都可以利用聯盟行銷來推廣產品或服務。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聯盟行銷將繼續進化,為企業和消費者創造更大的價值。
資料來源:EMARKETER、statista、Digitalsilk
(本文初稿為 AI 編撰,整理.編輯/王聖華)
更多報導
品牌行銷 3 準則:「快、橫、準」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零售品牌決勝關鍵是什麼?揭露 foodpanda、新光三越、蝦皮「海陸空」全通路佈局策略
Threads 大熱!品牌想掌握「流量密碼」可抓住這 3 大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