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一世?諸葛亮用錯這三人成為敗筆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諸葛亮給人的印象就是足智多謀,劉備當年,擅長使用各種計策,包括著名的「草船借箭」「借東風」「激將法」等等。劉備當年為延攬諸葛亮,曾三次親自登門拜訪,讓諸葛亮深感劉備的誠意,最終答應輔助,而有了「三顧茅廬」的佳話。

諸葛亮(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諸葛亮(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諸葛亮也在輔佐劉備期間陪同四處征戰,同時展現其謀略及能力,幫助劉備屢次獲勝,建立了蜀國。即使劉備死後,他也一直認真輔佐劉禪任勞任怨,為蜀漢的發展盡心盡力,他的忠心也讓他揚名後世,為大家所敬仰,但就是這樣優秀的他,卻做了一件錯誤的事,加快了蜀漢的滅亡。

雖然諸葛亮聰明一生,但是卻在看人和用人方面,出了些問題。他認為,只有那些完全服從命令絕對忠誠的人才能信任,所以這也導致他手下的人都是一味的服從,絲毫沒有自己的想法,而這其中有兩個代表人物就魏延和馬謖二人。

其實,魏延非常有能力,但是諸葛亮卻對他疑慮頗深,在劉備對魏延委以重任的時候,也是想方設法的剝奪其權利,而馬謖這樣一個不堪重用的人,諸葛亮卻派遣他去守衛街亭,這一行為也是導致其軍隊大敗,這也看出他用人和看人的能力非常的差,而他生前還培養了三人,更是加速了蜀漢的滅亡。

姜維。(圖/翻攝百度百科)
姜維。(圖/翻攝百度百科)

這三人分別是董厥、諸葛瞻和姜維。首先來看姜維,姜維是諸葛亮在軍事方面上的接班人,更是得到後者的傾囊傳授。從北伐結果上來看,儘管北伐軍隊贏多輸少,但蜀國卻陷入了窮兵黷武的窘境。究其原因,恐怕還是姜維用兵不知收斂所導致的,諸葛亮當年實行北伐是想以此為蜀漢求得生機,卻不料繼任者姜維會如此頻繁地發動北伐。對此,老將廖化曾勸阻姜維:「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只可惜姜維不聽,最後在劍閣慘敗于鐘會之手。

諸葛瞻。(圖/翻攝百度百科)
諸葛瞻。(圖/翻攝百度百科)

其次便是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諸葛瞻8歲時他的父親就告訴他「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複何及!」可是他呢?在面對黃皓禍亂朝政時。他擔任為行都護衛將軍卻對這件事情置之不理。縱容黃皓,在北伐事情上他非但不像他父親殫精竭慮,而是帶著一幫人反對。在鄧艾攻入蜀中之時,諸葛瞻曾領兵於涪縣防守。有人勸說諸葛瞻應該據險而守,後者猶豫不決,致使蜀軍延誤最佳戰機。此舉也讓鄧艾順利進入蜀中平原,從而間接導致蜀國的滅亡。

董厥。(圖/翻攝百度百科)
董厥。(圖/翻攝百度百科)

最後一人則是被諸葛亮稱為「良才之士」輔國大將軍南鄉侯董厥,在處理政務上面確實有過出色發揮。但是諸葛亮沒想到的是,在他死後,自己的接班人卻因為北伐問題產生內訌。原因是姜維想繼承諸葛亮的遺願,將北征進行到底,但這卻遭到另外兩人的反對,就這樣三人幹了起來,而在三人忙於內鬥時,宦官黃皓就趁機開始攪亂朝政,導致蜀漢走向了滅亡。

就這樣,諸葛亮培養的人,不僅沒有復興漢室,還加劇了它的滅亡,可謂是相當的可悲。所以陳壽評價諸葛亮,說他治理國家的能力最強,治軍能力則確實要稍微次之,而觀人用人育人的能力則最差,可以說是形容得相當精準了。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中國史上最殘暴的皇帝 竟殺死寵妃製成骨琵琶
盜墓賊盜取宋太祖陵墓 竟遭到可怕報應
清朝妃子為何脖子上均佩戴白絹? 原來有這個作用
好色的曹操生擒劉備兩個女兒後 竟是「這般」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