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帶小結節 語言治療一年半載可改善

有些民眾的聲音在大聲嘶吼過後,會出現聲音沙啞的問題,三軍總醫院耳鼻喉暨頭頸外科部喉及頭頸科主任朱永祥表示,如果聲音嘶啞經過幾天、數周的休息可以恢復正常則屬於功能性嘶啞,只是負責拉動聲帶之肌肉過於勞累所致,但若是已形成結節,就不是休息幾天便能好。 形成聲帶結節時,聲音持續性嘶啞,結節合併急性發炎,休息幾天也只能改善發炎部份,也就是只能好一點,但不會全好,就算在正確的發音及適當的調養下,也須半年到一年的光景。 朱永祥指出,聲帶結節若不大可採語言治療,不過時間得拉得很長,且聲帶長結節的民眾就是語言習慣不正確或過量所致,所以常常效果不彰且因人而異。 若是結節太大,也不是語治療可成功的,常常會需要透過手術治療,手術過程不麻煩,住院一天到兩天,全身麻醉下執行,沒有可見之傷口,術後禁聲一週(前三天禁聲,後四天可說量的話,不可過量)。 朱永祥提醒,在進行手術之後,說話方式要正確,若依然故我,經過數月或數年仍有再長結節的機會,但是只要注意保養,聲帶結節是手術完,馬上可立竿見影的疾病,但就算結節不開刀,也只是聲音品質不佳、說話較累而已,或許越來越啞,也不致會導致生命之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