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雲用這5方法,讓孩子靜下來

image

作者:楊鎮宇

四十歲、育有三個小孩的聶雲,是許多人心中浪漫體貼的時尚好男人。「當爸爸」是他快樂與成就感的來源,每次得知自己又要當爸爸時,他還是像中了大獎的幸運者那樣激動到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真心喜歡當爸爸的他在二○○九年出了一本親子教養書《作夢都會笑的幸福》,記錄了他們一家熱鬧的家庭生活和充滿挑戰與樂趣的育兒經驗。面對家中三名活潑好動的孩子,他如何訓練他們在室內專心、出去玩不失控?

擅長營造專注環境,吸引觀眾目光的聶雲,從做節目中找答案,把主持節目的專業轉化成訓練孩子專注力的教養原則。

-----------------------------------

善於在五光十色的環境中吸引觀眾注意力,人稱「樂透王子」的聶雲,面對三個孩子的教養,卻遭遇到比主持更大的挑戰。因為他發現:讓電視機前的數萬名觀眾專注,比讓三個小孩專注容易多了。

聶雲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兒子茄寶現在讀國小三年級。回想他兩歲時曾跟爸媽到東京旅遊,從上飛機、出機場到東京市區,全程活蹦亂跳、不受控制,讓聶雲氣到束手無策,甚至想「把他留在東京算了!」

每當茄寶與五歲的寶弟湊在一塊,「我們家客廳就成了摔角頻道。」老三寶妹出生時,聶雲期待女兒為家裡帶來「優雅與美麗」,如今看來,願望尚未實現,仍需努力。

「無法讓孩子靜下來」的挫折經驗讓聶雲思考,既然做節目講究流程、場控……小孩的生活環境、行程是不是也需要「刻意安排」,才會比較順利?他回想家人生活的細節:「當全家開車出門,後面兩個小孩在打架,中間一個小孩在哭。開車的在找路、廣播放送談話節目、衛星導航不時又發出聲音。現代人常無意識的籠罩在多種訊息當中,在這樣嘈雜浮動的環境中,要怎麼專注?」

5錦囊,減去不必要的雜訊

聶雲從自己如何在節目中打造專注環境找靈感,發現:「與其抽象的叫小孩專注,父母不如主動減去外在雜訊,設計小孩容易專心的生活環境。」

錦囊1:用關電視3小時換全家閱讀時光

他從調整居家氣氛著手。減去干擾的第一步就是每晚關閉電視三小時,以閱讀時間取代。他們鼓勵小孩寫功課、讀童書或畫圖,大人則是在旁讀報、看書。「當大人要小孩少看電視,自己卻邊看電視邊滑手機,怎麼有說服力?」聶雲坦承:「一開始我也會想看電視,但一想到為了經營閱讀氣氛,也就忍下來了。」

錦囊2:選擇單純、「真實的」遊戲

不過整晚一直閱讀也會彈性疲乏,需要不同活動調劑、維持孩子願意專注的興趣。聶雲想和孩子玩大富翁遊戲,順便讓他們練習數鈔學算術。店家不斷推銷他買數位版大富翁,但他堅持買紙版,因為「小孩接收的數位刺激真的很多,但紙本的閱讀能帶來專注、投入的刺激,對小孩來說是練習專注的起點。」他認為在網路世代,父母更要刻意為孩子創造真實的生活經驗。

錦囊3:出去玩,景點不需多,但一定要動得痛快

帶孩子出去玩,聶雲建議行程不要太複雜,儘量安排能讓孩子發洩精力、有參與感的活動。他說,當年帶大兒子茄寶的東京行可說是「一次慘痛的教訓」。若讓小孩睡飽才上飛機,小孩精神好,當然活跳跳、坐不住;到東京泡溫泉、逛街採買,這些活動都不符合小孩的需求,小孩自然無聊跑給你追。

繼東京慘痛教訓後,聶雲帶孩子出遊,都會像做節目般細緻安排流程。比方安排玩水、釣魚這類小孩喜歡且有參與感的活動;也不一定要舟車勞頓搭飛機出遠門,而是就近選擇台灣適合親子小旅遊的地方,例如台北河濱公園、新竹的綠世界或花蓮的豐之谷溼地公園,都很適合「遛小孩」。

錦囊4:多和孩子眼神接觸

雖然「沉靜閱讀、動得痛快的環境」有助於孩子專注,但聶雲認為更重要的是,專注的和孩子相處。聶雲只要有空,就會和孩子玩父子之間的私房遊戲「看臉」。他把小孩抱在腿上,專心深情的看著孩子的眼睛說:「我要找……」請孩子動動那個他想找的地方,偶爾開玩笑:「你的眼睛怎麼少一邊?」「耳朵躲去哪裡了?」觀察孩子的反應。一點點這樣眼神、肢體接觸的親密時間,就能讓親子的距離變得好近。父母專心、深情的凝視不僅會讓孩子心情安定,也能幫助孩子練習眼神專注。

錦囊5:專心和孩子在一起

「專注力,就是專心做好每一件事,第一要件就是先專心和孩子在一起,讓孩子自己慢慢靜下來。大人就能窺探到孩子內心的想法,引導孩子的學習動機,進而刺激孩子的興趣,」聶雲微笑的說。

【延伸閱讀】

洪蘭:跌倒了,換個地方爬起來

黃瑽寧:動來動去,孩子更專心

德國小學生 入學禮物袋都裝了些甚麼?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