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幽默是「不專業」還是「潤滑劑」?

作者:OYA 歐涯顧問團隊/歐涯!我們,去歐洲

常有人問我,去歐洲工作以後有什麼收穫?我認真想一想,除了周遊各國、增廣見聞、外語能力提高等可想而知的收穫之外,有一個讓我自己也頗意外的變化是──講話變得比較幽默。

幽默這件事,大家都知道很有用,但沒人說得清楚怎麼用。很多職場文章都說:「幽默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跟歐洲人聊天時,總覺得他們信手拈來都是幽默,但這些幽默也像上了潤滑劑一樣,令人常常「抓不到」。到底在歐洲,幽默是怎麼一回事?

「幽默」是什麼?

什麼讓人覺得幽默?根據語言學的定義,笑是由於語言失諧(incongruity)所產生的反應,意思是聽到的與預期有落差。例如醫生叮嚀病人:「小心肝。」病人微笑回答:「小寶貝。」這個出人意料的回答就是幽默產生的地方。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 Humor Research Lab 也指出,除了違反預期,無傷大雅也是幽默的必備條件。如果涉及敏感或私人話題,讓聽者感覺受到冒犯,幽默就變得不幽默了。

言談中的幽默有幾種表現形式:第一種是直接講有趣的故事,可以是經典的小明笑話,也可以是真實的趣聞軼事。第二種是文字遊戲,例如諧音雙關(pun)。第三種是機智的反應,關鍵在於快速且聰明地接話。第四種是諷刺,可以諷刺別人(sarcasm),也可以反諷自己(self-deprecation)。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凡是緩和氣氛的行為,例如一個簡單的微笑,都可以算是幽默的表現。

哪一個歐洲國家的人最幽默?

幽默受到性別、年齡、語言、場合等因素影響。以語言為例,英文世界崇尚諧音的幽默,因為好的諧音梗需要高端的語言能力,屬於高級笑話。相較之下,中文因為同音字很多,諧音梗俯拾皆是,因此很容易變成冷笑話。想像一下,當有人說「我不幸福,我姓張」的時候,現場的氣溫是否馬上降了幾度?

在歐洲,每個國家由於歷史和風土民情不同,幽默也各不相同。例如捷克以黑色幽默著稱,這是由於捷克曾經受到蘇聯統治,當時的總統兼劇作家哈維爾(Václav Havel)說,捷克人如果不笑,簡直無法做嚴肅的事,因為若無法以幽默來跟他們的處境保持一點距離,要如何在這個荒謬的世界生存下去?

捷克的鄰居波蘭,同樣經歷過共產時期,歷史上多次被強國入侵,這讓波蘭人的幽默比西歐國家多了一絲悲觀色彩。當他們諷刺政府保守、自嘲所有波蘭人都移民到國外的時候,背後經常帶著真實成分大於虛構的苦澀。

英國號稱全歐洲最幽默的國家,擁有悠久的喜劇歷史,從莎士比亞一直延續到近代的 Monty Python(超現實幽默表演團體),而英式幽默也常被拿來和大西洋彼岸的美式幽默比較。英國喜劇演員 Ricky Gervais 認為,美式幽默比較正向樂觀,因為美國人從小就被教導「你未來可以當總統」;反觀英國人,認為失敗和失望跟英國陰鬱的天氣一樣充斥各個角落,因此他們擅長把種種不如意化為幽默的諷刺。諷刺是英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他們言不由衷地稱讚魯蛇,其實是展現對魯蛇的包容,因為他們知道人生有多難。

在職場上,幽默有失專業嗎?

住在荷蘭的台灣朋友 W 在工作上需要跟荷蘭人和美國人共事, 她發現幽默在職場上無所不在。例如荷蘭同事早上開會時會說:「現在是我們的抱怨時間,等我們抱怨完了,下午就有正能量跟美國人開會了。」她的美國主管也很有幽默感,例如美國德州有一個城市叫 Nederland,名字跟荷蘭很像,那裡也有假風車跟鬱金香花田,主管就「鼓勵」荷蘭同事:「你們可以來這裡尋根、看風車。」

W 覺得自己在台灣職場時,因為凡事追求完美,所以總是非常認真,但認真到有點嚴肅。來荷蘭以後,她發現在職場上讓人覺得幽默、營造輕鬆的氣氛,其實是一件好事。「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只想講工作的事情,即使是同事和主管。」所以她才開始 Be fun, be playful。她覺得即興的幽默對她來說有點難,所以她會事先準備好笑話,穿插在給主管的匯報裡。這個小技巧讓她和主管之間的溝通變得更有趣,也讓專案進行得更順利。

在職場上,很多人有「serious business myth」,覺得嚴肅等於專業,然而幽默輕鬆的態度不但不會有損專業,反而能增加個人魅力。

W 回憶有一次線上會議,大家正在專心聽簡報,主管突然傳了一句"WTF",讓她嚇了一跳,主管隨即又傳"Sorry wrong chat"。這種毫不掩飾弱點的行為,不但沒有讓她失去對主管的尊敬,反而覺得主管很有人性。

如何成為幽默的人?

W 發現在荷蘭長大的小孩,從小就有很多表現自己的機會。有一次她去朋友家作客,聊天聊到一半,朋友的小孩進來說他做了一個短片,想秀給大家看。朋友立刻敲杯子說"Attention! Attention!"所有大人就一起陪他看完了這個充滿童心的影片。W 認為這是荷蘭人可以輕鬆駕馭幽默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們的發言從小就受到足夠的關注,所以他們很樂於表達,而樂於表達是幽默的第一步。

專門教人幽默的講師 Andrew Tarvin 認為,幽默的本質說穿了就是加強版的個人觀點表達。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始於分享觀點,而針對一個觀點深入挖掘,然後把某個層面加強、放大、誇張,就會變成所謂的笑點,這是一項可以練習的技巧。對了,Tarvin 本來是一位害羞的宅男工程師,藉由不斷練習,最後成為一個可以在眾人面前表演的喜劇演員。

我們不需要成為喜劇演員,但我們可以把職場看成一個舞台,試著從發掘個人觀點、勇敢表達自己開始。總有一天,我們都可以在履歷上寫「幽默」兩個字。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職場幽默是「不專業」還是「潤滑劑」?──去歐洲工作後,這是我最意外的收穫》,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面對不合理的指責,立刻辭職的荷蘭女孩,與逆來順受的台灣女孩
搞懂文化差異,才能在國際企業裡活下來?──其實,「跨文化溝通」只要把握一個原則

作者簡介:

OYA 歐涯顧問團隊,我們是一群在歐洲工作的台灣人,團隊成員居住地從英國、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丹麥、芬蘭、瑞士、盧森堡、愛爾蘭、葡萄牙、波蘭、到奧地利等國家。在歐洲工作的追夢路上,我們走過大大小小的坑、吸取經驗及教訓,透過撰寫職涯文章、分享在地生活經驗的甘苦談,讓我們陪伴有夢的你們一起度過,勇敢向自己的未來邁出下一步。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