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達人-台中市大甲區蔬菜產銷班第12班班長 紀文雄推產銷履歷 為大甲芋頭正名

工商時報【賴瑩綺】 台中大甲出產的芋頭揚名四海,不只台灣各大餐廳、小攤,只要有芋頭入菜的,多數都會標榜是從大甲來。更令人詫異的是,台中市大甲區蔬菜產銷班第12班班長紀文雄說,就連從中國大陸進口來的、越南進口來的都說自己是大甲芋頭。 雖然騙不倒內行人,但這種到處充斥著冒牌大甲芋的現象,讓紀文雄這位從小在芋頭田旁長大的農家子弟決定重拾鋤頭,盡心盡力就是要為大甲芋正名。 不過,紀文雄也曾差點被打倒。當完兵剛剛退伍時,他繼承父親給他的1公頃田地,當時芋頭市場的價格並不穩定,加上他種芋並非一等一專業,以致芋頭品質不一,因而遭到芋販惡意打壓。 民國91年,紀文雄與盤商講好價錢,並約定時間採收芋頭,「但那些盤商卻將一些品質好的先挑走,把較醜芋頭留在田中,讓它慢慢爛掉,造成損失。」那1年,他決定不再種芋,自此沉寂了6年。 直到民國97年,台中市大甲區蔬菜產銷班第12班成班,紀文雄接受叔叔的號召加入,一開始還有些猶豫,不過,看到大家都為了芋頭奮鬥,他也下定決心,從此肩負為大甲芋頭正名的使命。 這一做,紀文雄成了甲安埔(大甲、芋頭、外埔)地區超過千甲的芋田中,獲得「產銷履歷」的第1名芋農。他說:「當年全台陷入食安風暴,加上看到第一線種植芋頭的農民深受農藥之苦,我就想,有什麼方式能讓民眾吃的安全,信賴我們的產品,又讓農民種的安全。」 從回頭種芋開始,紀文雄更認真地參加種芋課程,教學單位利用標竿學習,請來全台10大產銷班分享經驗。 他說,能做大做好的產銷班有兩種,一是實行產銷履歷,二是實行有機。「履歷的農作物,嚴格的並非是從播種開始記錄,而是在播種前土壤品質就必須接受國際級單位認可,還有灌溉的水,播種、施肥灑藥的時間與劑量,採收的時間等分向,每1顆芋頭都會有專屬的QR Code,民眾都能查清楚。」 不過因為有履歷的芋頭實在太過嚴格,採收的芋頭甚至不能自已清洗削皮。這時紀文雄想到,號召隔壁13班,有加工廠的班長一起加入履歷認證行列,再招攬有行銷經驗的夥伴,一起打通好市多、大潤發、全聯等大型賣場通路,紀文雄因而成為全台跨越生產、加工及行銷跨班合作的第1人。 只是,推廣有產銷履歷的芋頭,決不是簡單的事情。每1顆芋頭都多了許多的人工成本,這會增加芋頭的銷售價格,有履歷的芋頭通常比沒履歷的芋頭高出1.5倍之多,加上國人對履歷的概念懵懵懂懂,怎麼降低成本又是一個問題。 因此,紀文雄近年開始醞釀組建合作班,終於在今年4月成立「保證責任台中市大甲農業合作社」,由他擔任理事會主席。他指出,透過拉攏各領域人士加入,一起找尋行銷通路資源共享,才能為農民降低成本,並且做出口碑。 現今,紀文雄帶領的第12產銷班,25位芋農當中已有13位擁有芋頭履歷認證,面積達30甲,相當於1年124萬台斤的芋頭。而合作社社員62人,且規模繼續擴大當中。 不僅如此,紀文雄也投入青農教育、科技農作的推廣。在旁人看來,紀文雄這拚勁可不是為了自己,都是為大甲芋頭及農民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