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高壓、被霸凌裁員,當心重鬱症復發!治療趨勢一次看

上班生活壓力大,對於心理狀態不穩定或曾經有憂鬱症病史的朋友,更容易出現職場適應不良等現象,醫師提醒,若未能及時警覺治療,情緒低落長達數個月都未能改善,須小心中重度憂鬱症復發,嚴重甚至導致輕生的憾事,希望同事與親友多加關心。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教授級醫師蘇東平指出,臨床常遇到上班族因長期適應不良,導致情緒障礙與憂鬱症。若再加上個性比較焦慮與壓抑,經常對壓力和人際關係感到無法喘息;或受天氣轉換導致情緒受到影響而陰鬱;經常輪班與出差,作息不正常、節律失調;或者遭遇公司裁員或倒閉,個人職涯轉換時期,都可能讓原本承受的壓力增加數倍,加重憂鬱症狀。

憂鬱症急慢性差異與常見共病

但上班族對於職場壓力調適有高有低,又該如何對憂鬱症有所警覺?蘇東平指出,憂鬱症本身是複雜的疾病,常與焦慮症,特別是個性焦慮、容易不安,也會引發憂鬱,甚至時間拉長變成難治型憂鬱症,經常也會與躁鬱症和創傷後症候群形成共病關係。

民眾也要理解輕度憂鬱與重度憂鬱的差別,只要病人持續兩周以上,都出現重鬱症狀 9 大症狀其中的 5 項(見下列), 包含情緒的低落、對一切喪失興趣等,就屬重度的憂鬱症,但若無以上症狀就屬於輕鬱者。

重度憂鬱的 9 大症狀,你中了嗎?

憂鬱症的症狀主要有生理、精神、思考、情緒 4 面向,在精神科診斷可分為 9 症狀。若出現達 5 項且長達 2 週,即為憂鬱症,甚至可能為「重鬱症」。

  • 每天多數時間皆處於憂鬱的狀態。

  • 對生活周遭的人事物興趣明顯減退。

  • 食慾差、進食少,體重明顯下降。

  • 出現失眠或嗜睡的情況。

  • 精神狀況激躁不安或遲滯。

  • 生活失去活力、感到疲倦。

  • 自我否定,認為無價值或罪惡感。

  • 思考、專注力或判斷能力減退。

  • 反覆出現自殺的意念。

此外,憂鬱症包含急性及慢性,前者通常是源自於急性的壓力創傷,導致情緒障礙。慢性憂鬱病症往往持續好幾年,且經常要住院治療,也有病人缺乏病識感,進而變成重度憂鬱或難治型憂鬱者。不過,重度憂鬱症也可能突然急性發作、出現自殺念頭,因此更需要重視長期穩定的病情控制。

蘇東平指出,如果病人出現不太吃飯、睡不好、整天懶洋洋不想動,抱怨人生沒有意思或有想自殺跡象,親友家人要特別小心。特別是,部分病人屬於隱性的重鬱症者,言行之中未必有強烈的跡象,但可能也會躲在房間裡偷偷自殘,因此重鬱症者在第一次發作後,除了需及時治療且切勿隨便停藥,家屬及身邊親友也能夠互相警覺,一發現警訊,盡快協助就醫。

困難型憂鬱症的2大治療新招

在慢性及重度憂鬱症的治療上,醫師會以抗憂鬱劑藥物幫助病人的情緒回穩,藥效發揮需要三周至一個月不等,但許多病人在治療期間常因噁心和嘔吐、消化不良等副作用而不願規律服藥。

這不只會影響病情控制,甚至可能在沒來得及藥效發揮時,就因自殺衝動而釀成憾事。蘇東平指出,傳統憂鬱症藥物緩不濟急,當重度憂鬱症急性發作時,目前較新趨勢是給予 TMS 經顱磁刺激術或鼻噴型藥物,幫助降低自殺意念的強度,以爭取更多接續治療的時間。

台灣 2018 年核准 TMS 經顱磁刺激術應用在臨床憂鬱症患者身上,原理是利用磁場改變大腦活性,透過興奮或抑制大腦迴路,減輕憂鬱症狀,包含醫學中心與一般精神科診所都能自費治療。鼻噴式抗憂鬱藥物則可對重度憂鬱且有自殺意念的病人快速產生效果,幫助脫鉤或分離急性發作的輕生思緒,平穩憂鬱情緒,減少憾事的發生,但其在台灣屬於管制藥,需要經醫師評估才能使用。

留心重鬱者徵兆不能亂停藥

大多數人常問「重鬱症治療後,還可以工作嗎?」蘇東平表示,病人在病發後經常會停止原有工作、接受治療,但如果環境持續高壓,不建議回到職場;反之,如果工作有調配的空間,且病況穩定、持續服藥,依舊可以重返職場工作。

蘇東平認為,精神醫療走向全面化照護,特別重鬱者,除了要穩定配合治療之外,病人周遭的支持系統,舉凡護理與社工人員、朋友、家人、夫妻與小孩等角色都非常重要,多方關懷才有機會讓重鬱症者的生活出現轉機,迎向健康與光明。

文/謝承恩、圖/巫俊郡

更多Heho健康文章

朱銘慢性病纏身輕生!如何與慢性病並存? 專家:學會接納自己狀態

憂鬱症治療進步緩慢怎麼辦?藥物、心理治療以外有這項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