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心音 可判斷心臟瓣膜疾病

林口長庚醫院「瓣」您聽心音找心病,認識心臟瓣膜疾病。(長庚醫院提供)
林口長庚醫院「瓣」您聽心音找心病,認識心臟瓣膜疾病。(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陳華興、林有清、許正雄、湯朝村、陳金龍∕綜合報導

心臟瓣膜會因年紀變大退化,或因疾病等問題造成異常,潛藏冠心病與心臟衰竭等心臟疾病風險。許多心臟瓣膜疾病只要透過簡單的聽診就可得到初步診斷,再藉由非侵入性的心臟超音波檢查就可確診並決定適合的治療方式。

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長期推動「聽心音‧找心病」全台公益串連活動,多所醫院響應;藉由「聽心音」檢測及超音波檢查,早期發現並有效治療心臟瓣膜疾病。

林口長庚醫師張其任表示,以往心瓣膜疾病治療多以傳統開心手術修補或更換瓣膜;近年來包括主動脈瓣和二尖瓣等疾病都可藉由導管方式治療,不需動刀開胸或開心,甚至不需要插管麻醉,只需打針從血管引入導管就能更換或修補瓣膜,大大降低治療風險,也縮短術後恢復期。

花蓮慈濟醫院與臺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聯合舉辦「聽心音.找心病」公益活動。(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花蓮慈濟醫院與臺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聯合舉辦「聽心音.找心病」公益活動。(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花蓮慈院心臟衰竭個管師蔡瑩琦表示,心臟衰竭的成因包括心臟瓣膜異常、高血壓、心血管阻塞及心肌病變,若民眾出現呼吸困難、水腫、咳嗽、心絞痛或胸痛等症狀,就應當心。

高雄榮總「聽心音找心病,遠離瓣膜疾病」。(記者許正雄翻攝)
高雄榮總「聽心音找心病,遠離瓣膜疾病」。(記者許正雄翻攝)

高榮心臟內科醫師郭風裕指出,以主動脈瓣膜狹窄為例,發現期別不同預後差很多。輕度狹窄時,可能只是覺得走路有點喘;但當重度狹窄、胸口會痛,平均壽命可能只剩5年;到了走路會昏厥只剩3年;若等到腳都已經腫了、已經心臟衰竭,平均壽命只剩2年。

台中榮總及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昨日共同舉辦「聽心音找心病」活動,醫師為民眾進行聽診篩檢服務。(記者陳金龍攝)
台中榮總及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昨日共同舉辦「聽心音找心病」活動,醫師為民眾進行聽診篩檢服務。(記者陳金龍攝)

嘉榮心臟內科主任醫師林俊呈說,有心血管病史的民眾,若平時感到胸悶、走幾步路就喘得厲害,建議就醫以聽診器聽心音,若有異常儘速前往心臟專科進一步檢查,由醫師評估合適的治療方案,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升預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