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併發1病症死亡率飆!北榮10年研究 挽救早期存活率

台灣是肝癌盛行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台灣是肝癌盛行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台灣是肝癌盛行區,台北榮總和高雄榮總發表長達10年研究,相較於口服非選擇性β-腎上腺素阻斷劑藥物,內視鏡結紮治療可顯著減少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患者首次出血的機會,這也是全世界首篇針對肝癌併食道靜脈曲張的初級預防策略所發表的長期追蹤隨機對照研究,完整研究成果刊登於胃腸肝膽領域重量級期刊Gut。

台北榮總副院長侯明志表示,此研究對於肝癌併食道靜脈曲張患者的治療與預後有著重大的影響,可望藉由食道靜脈曲張的初級預防策略減少肝癌病人出血機會,進而改善肝癌病人的整體存活率。

門脈高壓即為肝門靜脈呈現高壓的狀態,而造成門脈高壓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肝硬化,胃食道靜脈曲張出血是門脈高壓的主要併發症之一,並且具有相當高的再出血率與死亡率。雖然過去30年來醫療的進步已經大幅改善胃食道靜脈曲張出血病患的預後,但其出血後的死亡率仍然高達15-20%。肝癌是門脈高壓的一個特殊次族群,也是全國第二大最常見癌症死亡原因,對國人的健康影響甚鉅。

此研究比較內視鏡結紮治療與口服非選擇性β-腎上腺素阻斷劑(propranolol)對預防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患者首次出血的效果,結果發現:接受內視鏡結紮治療相較於口服propranolol藥物,可以顯著減少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患者首次出血的機會,讓出血風險下降六至七成;針對早期肝癌患者,內視鏡結紮治療不僅可以減少食道靜脈曲張出血率,甚至可以改善整體存活率;針對晚期肝癌的患者,由於腫瘤進展快速、患者存活時間較短、兩組接受治療時間及次數皆不完整,因而兩組的出血率及死亡率皆沒有顯著差異。

侯明志指出,在肝癌病中,有大約一半的患者合併有食道靜脈曲張,如果沒有給予初級預防,約有接近一半的病人會發生食道靜脈曲張出血。而肝癌病人併發食道靜脈曲張出血的預後非常差,其再出血率約50%、六週內死亡率約26-48%,兩者皆比非肝癌病人高出許多。

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醫師楊宗杰表示,目前國際上針對門脈高壓的治療共識,是優先使用非選擇性β-腎上腺素阻斷劑,若有禁忌症且合併有高危險性食道靜脈曲張,則建議接受內視鏡靜脈曲張結紮術預防出血。然而,此共識主要是根據過去對肝硬化病人研究結果而建議,並未對肝癌病人預防策略有特別描述。本重大研究發表,將改變現行治療策略,可望藉由食道靜脈曲張的初級預防策略,減少肝癌病人出血機會,進而改善肝癌病人的整體存活率。

更多 TVBS 報導
面試官問 3個口「品」5個口叫啥? 他妙回1答案秒被錄用
媽愛發臉書抱怨!她為1事怒譙「公主病嚴重」 網笑:難怪是母女
以前沒看過!火鍋菜盤多出「1蔬菜」 老饕興奮喊:不便宜
全台規模最大!雲林六房媽過爐開跑 估10萬信徒相隨搬新家


💪🏻2024健康生活大調查~填問卷抽萬元健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