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膿瘍竟與大腸癌有關?榮總醫:64%患者檢查出病變 這類人更要小心

69歲的林女士最近身體出了些狀況,她持續發燒、食慾不振,檢查後才發現自己得了肝膿瘍,而病原體正是常見的克雷伯氏肺炎桿菌。經治療後,她的病情穩定下來,但醫師還建議她再進行大腸鏡檢查。結果出乎意料,檢查顯示林女士的大腸內有早期癌細胞。幸運的是,她即時接受了手術治療,現在定期追蹤,健康狀況良好。

▲ 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引起的肝膿瘍患者,經大腸鏡檢查後常發現大腸病變,建議患者接受早期檢查。(圖/ENews新聞網AI繪製)

這個故事並非個案。根據臺北榮總感染科林邑璁主任的研究,感染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引發肝膿瘍的病人中,許多人在進行大腸鏡檢查時被發現有大腸病變,甚至有大腸癌的潛在風險。

感染肝膿瘍患者中 大腸病變的比例偏高

臺北榮總自2011年至2023年共追蹤了112位因肝膿瘍住院的患者,並為他們安排大腸鏡檢查,結果顯示有64.3%的病人發現大腸腺瘤性息肉或大腸癌。其中,10.7%的患者確診為大腸癌,顯示出感染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引起肝膿瘍的患者,罹患大腸病變的比例相當高

臺北榮總的研究顯示,年齡超過50歲是發現大腸病變的主要風險因素。林邑璁主任提醒,特別是年長的肝膿瘍病人,在感染控制後務必進行大腸鏡檢查,以便及早發現癌症前兆,或是即時切除息肉,降低未來罹癌的風險。

▲ 研究顯示,感染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引起肝膿瘍的患者中,64.3%存在大腸病變風險,建議特別是年長患者定期進行大腸鏡檢查。(圖/榮總提供)

為什麼肝膿瘍會與大腸病變有關?

在臺灣,克雷伯氏肺炎桿菌感染所引起的化膿性肝膿瘍十分常見,這種情況在西方國家較少見。研究顯示,這種細菌可能會從腸道移行至肝臟,進一步引發化膿性感染。林邑璁主任指出,這可能暗示腸道黏膜有潛在的問題,才讓這種細菌有機會從腸道侵入肝臟,最終導致肝膿瘍。為了確認是否有大腸病變,醫師通常會建議患者在感染控制後進行大腸鏡檢查,以防隱藏的腸道病灶。

增加檢查意識,提升健康防護

林主任的研究成果已於2023年美國感染症醫學會年會上發表,呼籲醫界重視肝膿瘍患者的大腸鏡檢查。研究結果顯示,在這112名患者中,有近四成發現癌前病變或大腸癌,特別是年長患者更應保持警覺。藉由早期檢查和治療,能大大降低因大腸病變而導致更嚴重健康問題的風險。

如果您或家人曾有肝膿瘍病史,不妨向醫師諮詢是否應該進行大腸鏡檢查,以保障健康、減少未來風險。

更多eNews報導
快訊/台南校園驚傳命案!休學女學生墜樓亡 夜間部師生目睹嚇壞
台中市民注意!11/8起「11區」將停水36小時 逾22萬戶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