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暴跌,英特爾這些年做錯了什麼?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DoNews」(ID:ilovedonews),作者:maomaobear,36氪經授權發佈。

近日,由於交出了一份不能令市場滿意的業績,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週五收跌10.58%,市值蒸發265.6億美元(約1775億元人民幣)。

10月22日,英特爾公佈了2020財年第三季度的業績報告。財報顯示,英特爾本季度營收為183.3億美元,同比下降4%,稍高於7月的市場預期;淨利潤為42.8億美元,同比下降28.6%。

英特爾首席財務官George Davis表示,個人電腦需求由台式機和高端商用PC轉向入門款消費級和教育產品。儘管銷量增長,但平均售價下滑,影響了盈利。

英特爾作為全球最先進的科技企業,已經有幾十年了,在過去幾年,英特爾一邊被網友調侃擠牙膏,一邊更換接口發財。

2020年,AMD的Zen3全面超越英特爾,在人工智能計算市場,nVIDIA咄咄逼人,甚至蘋果都在台式機拋棄了英特爾。這些年,英特爾做錯了什麼呢?

英特爾為何錯過了移動時代

英特爾進軍移動時代非常早,智能手機其實並不是2007年才由蘋果啟動的。1994年IBM就搞出來智能手機。智能手機第一次大規模普及是2003年。

而在智能手機第一次大規模普及的時候,英特爾是重要的供應商,在其他廠商還在使用ARM公版處理器的時候,英特爾已經在設計自己的微架構了。

但是,英特爾對ARM處理器並不看好,2006年,英特爾把ARM處理器賣出去了,自己搞X86的低功耗處理器ATOM。

而2007年,蘋果就發佈了iPhone,隨後2008年有了安卓,移動時代的革命爆發。蘋果採購了三星的處理器,安卓陣容崛起了高通、MTK。

等到英特爾明白過來,2010年收購英飛凌,後來進軍移動市場的時候,這個移動市場已經是ARM處理器的天下了 。

這個時候,英特爾不能拉下臉,去買ARM的授權,強行上X86處理器,但是安卓和IOS都不支持,特殊版本的安卓兼容性差。

英特爾花了幾百億在平板市場準備補貼要份額,最終沒有堅持。

結果,移動市場丟了,一年上億片的訂單給了台積電、三星。台積電和三星有錢迅速發展工藝,追趕英特爾。

英特爾怎麼錯過人工智能

英特爾大約在2008前後,就準備上3D顯卡與通用計算結合的Larrabee。但是在產品設計,驅動開發上進步較慢,英特爾又放棄了,準備做Phi的計算卡。

這個Phi的計算卡,因為沒有顯卡平攤成本,價格非常高昂,適用範圍很小,配套的軟件也沒有發展起來,最終放棄了。

而就在英特爾放棄後,數字貨幣興起,顯卡挖礦被開發出來,nVIDIA和ATI大賺特賺。

再後來,人工智能崛起,高性能計算需要的人工智能芯片依然是準備多年的nVIDIA佔有市場。

令英特爾尷尬的是,普通的計算,原來的處理器已經夠用,真正的高性能計算,大家用顯卡同源的計算卡來算,英特爾在這部分生態也是落後的。

而顯卡GPU的代工也給了台積電、三星,台積電和三星追趕英特爾的角度更快了。

致命一擊,AMD用台積電

新興市場英特爾一個個放棄,而在看家的PC、服務器、筆記本電腦市場,英特爾也有了新麻煩。

移動市場和GPU養大了台積電,台積電到了16nm,已經與14nm的英特爾並駕齊驅。如今是5nm對10nm,雖然英特爾的10nm優秀一點,也只相當於台積電 7nm。面對5nm還是沒有還手之力的。

況且英特爾的14nm還是主流。

結果,英特爾的老對手AMD用了台積電的工藝,同時架構持續進步,最終實現了對英特爾的全面超越。

這下,英特爾起家的市場也受到嚴重威脅,不得不薄利多銷,股價下跌也就不奇怪了。

英特爾還有機會嗎?

對英特爾來說,雖然股價跌,但是財務數字還是非常好的。機會還有很多。

英特爾當務之急,是放下臉皮,把高端的服務器與移動處理器用台積電5nm、3nm代工,同時加緊架構研究,保持對AMD的性能優勢,才能維持住高價的基礎市場。

然後,應該立即啟動GPU製造,利用英特爾掌握標準的優勢,在自己的CPU或者芯片組裡面集成高性能的3D顯卡,同時開放3D顯卡的計算能力,給窮人們做通用計算使用。建立自己的高性能計算生態,蠶食nVIDIA的市場。

在移動領域,英特爾已經賣掉了英飛凌,基本放棄。但是可以在超小PC、平台上做做文章,利用X86的Windows生態蠶食一部分ARM的移動市場。

英特爾過去的失誤浪費了10年的時候,未來10年,英特爾需要臥薪嘗膽才有機會。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