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不會跌,反正政府會救?俄烏戰爭對於我國國民財富安全的影響

文:盧冠安(獨立理財顧問、全球宏觀投資分析師)

俄烏戰爭對於我國各方面均影響深遠,但許多方面(如糧食安全、國防安全)之影響,早已有許多專家撰文分析,筆者就不再贅言。今日筆者想討論俄烏戰爭藉由各種外溢效應,對我國國民的財富安全也構成深遠的影響。這些影響甚至不下於該戰爭對糧食安全與國防安全之影響,而且這些影響常被社會所忽略,分析如下:

筆者從去年開始,就曾多次在個人臉書與各大媒體,提及全世界多數股市的本益比幾乎都是歷史最高(或次高),股市隨時有泡沫化的風險。

去年5月時,美國的通貨膨脹年率已高達5%(因此高通膨在去年已經開始),但聯邦儲備理事會基於各種理由拖延升息(最近鮑威爾與葉倫都承認去年不升息是很明顯的政策錯誤,但本文暫不深究聯邦儲備理事會為何會犯這樣的錯誤)。

到了今年1月,美國通膨率已經高達7.5%,而俄烏戰爭爆發之後更是雪上加霜。因此聯準會也不得不卯勁升息,本已就非常高估的全球股債市當然受到受創。以NASDAQ為例,目前已經跌回2020年9至10月左右的價位,而在全球股市的連動效應下,我國勞退基金和股民也都損失不小。

股市不會跌,反正政府會救?

由於過去幾年全世界政府的救世經驗,導致許多股民機械式的認為「股市不會跌,反正政府會救」,而忽略過去幾年的股市下跌時,通貨膨脹率都很低;但目前全世界通膨已呈爆炸之勢,若要再奢望央行降息甚至QE救市,無疑是刻舟求劍,不僅錯得離譜且對自身財務安全形成重大威脅。

更有甚者,近幾年各種股市社團及投資群組大行其道(相信各位一定常收到這類群組邀請或簡訊),這類資料幾乎千篇一律皆是鼓吹持有股票就可以財富自由。

先不論這些理論是否正確,但是把一個人財富的全部或大多數投資於單一類資產,是否也是風險過度集中?更何況現在全球股市雖經下跌,但本益比仍然很高,加上俄烏戰爭引起的高通膨導致全球央行加快升息速度,此時將大多數資產都押在股票,絕對是個錯誤的決定。

雖然我國為言論自由國家,這類言論也難以禁止,但政府單位應該以身作則,不論是政府官員或金融機構,應該盡量不要發布助長散戶瘋狂情緒的言論,以免我國國民財富過度集中於股票,而在這波大升息潮中損失慘重。

美國與我國經濟聯繫深,台股的風險難道不高?

歷史總是殷鑑不遠,只是大家健忘而且缺乏聯想力。

話說以前因為中國市場大,導致我國觀光業與農產品的出口過度集中在單一市場,但近年中國基於種種因素,對我國許多觀光業與農產品實施蠻橫的貿易限制,國人才領悟「不要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基本原則。

對比過去幾年的股市大漲,導致所多國人和金融機構被「股市永遠上漲」或「股市空頭總是很短暫」所制約,但現在國際金融情勢已有重大轉變——全球央行由寬鬆變成極度緊縮,而主因就是高通膨,俄烏戰爭更助長這趨勢,政府是否應繼續鼓勵金融界與散戶將多數資產集中在股票市場?這是否也會造成另一種「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問題?

諸位若將我國觀光業與農產品出口面臨的問題對應到股票市場,是否也會發現歷史何其相似?

另一個關於股市的謬論如下:許多人說「美股在升息初期還是會上漲」。此理論的確符合過去的歷史經驗,但因為現在美股無論價值(可用本益比或巴菲特指標衡量)或價格都還在歷史新高附近,也就是說美股還是很貴,因此當然不會有多大的利空出盡買盤(所以今年美股在3月16日第一次升息後,仍然處於跌勢)。

美股如此危險,以美國與我國經濟聯繫如此之深,台股的風險是不是也很高?

房地產可以抗通膨嗎?

在股市之外,債券市場受到升息與通膨影響更大,而另一個國人也很喜歡投資但也受到通膨影響很大的資產,則是房地產。

話說民間一直有「房地產可以抗通膨」的說法,但此說法有過分簡化的嫌疑,因為通膨對於房價的影響,主要還是要看實質利率,也就是利率扣除通膨率。

假設利率3%而通膨率2.5%(我國通膨超過2%就算高了),那麼通膨很高但利率更高,此時房價就容易下跌;若利率1.5%而通膨率1.75%(過去幾年的狀況就是如此),那麼通膨其實不高但利率更低,所以房價就較易上漲。所以當俄烏戰爭讓全球通膨更加高漲,央行也因此加速升息,若此時買進房地產,可能會遭受價格下跌與高利率的雙重損失,各位讀者需三思。

綜上所述,未來許多資產價格恐將因這次全球大升息而下跌,而且本次下跌不會像2020年3月那次股市暴跌一樣很快反彈。

因為過去幾年多半是通縮型危機,因此央行很容易用降息或QE解決;但這次是高通膨危機,因此央行會選擇大幅升息,更何況目前許多國家的通膨幾乎是數十年來高點,更不用說,還有許多結構性問題導致通膨難以解決,年底美國與台灣都將面臨選舉,政府為了打壓通膨勢必也會加快升息。

所以不管是國家或政府,對於已經來臨(請注意,不是即將來臨,是已經來臨)的金融泡沫破裂必須做好準備,這可能是我們這輩子遇到人類最大的財富毀滅,而最好的準備就是大幅降低股債房的投資配置,避免財富嚴重損失。以上是筆者誠心的建議。

延伸閱讀
【野人山海經】曾經自豪沒有舒適圈的我,如今也待著不想走了——所以我決定要當個嬉皮
病夫治國(上):無法退休的蔣經國和退而不休的鄧小平,都是「狂妄症候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