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林國小保育國家瀕危淡水魚

台灣原生魚保育協會贈魚儀式贈魚儀式。(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台灣原生魚保育協會贈魚儀式贈魚儀式。(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台灣原生魚保育協會贈魚儀式贈魚儀式。(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育林國小日前與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共同舉辦「育林生態池,復育原生魚」活動,學校師生在生態校園裡,攜手復育國家瀕危物種的台灣特有種淡水魚「菊池氏細鯽」,學生近距離觀察及復育的實際行動,除了了解台灣原生物種的動植物,共同關注生態環境永續議題,更充分展現愛護環境保育素養。

新北市教育局昨(二十)日表示,環境教育不僅是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重要議題,也是新北市長期推動永續發展工作的重要核心,尤其在原生種復育的議題上,鼓勵學校將原生物種保育的概念結合課程推廣,打造環境教育的教學場域,同時藉由更多學校、單位的加入,帶領更多孩子共同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15「陸域生態」及SDGs17「夥伴關係」。

育林國小校長張維中表示,這次的復育活動很有意義,校園生態池在重建過程中,以自然課本中介紹的台灣原生水生植物種類來栽種,例如龍潭莕菜(被列為野外滅絕)、圓葉節節菜、日本菱(野菱)、龍骨瓣莕菜(水蓮)、槐葉蘋、風箱樹、台灣水韭等。

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鍾宸瑞老師表示,「菊池氏細鯽」又稱台灣細鯽,僅分布於台灣北部及東部的水域,為台灣特有種。這次在育林國小生態池復育的是分布在新北市雙溪區岌岌可危的族群,經過協會與裕民國小兩年的繁殖,讓育林國小復育,成為全國第一所復育新北市特有種︱菊池氏細鯽的學校,除了復育台灣原生魚,也保留了台灣原生植物生存樣態。

教育局進一步表示,新北市自一○一年起持續以山林田野教育、海洋教育、溼地教育等議題推動環境教育,更於一○九年開始推廣「環境教育方案2.0-校園川山家計畫」,期待學校在原生種復育的議題上能有更多行動與重視,藉由環境教育的教學場域,將原生物種保育的概念透過課程的實施與推廣,引領更多孩子認識環境的奧祕與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