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林國小復育100尾菊池氏細鯽 建台灣特有種基地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楊侃儒新北20日電)新北市樹林區育林國小與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攜手復育100尾台灣特有種「菊池氏細鯽」;校長張維中今天表示,配合棲地生態教育,將打造校園為原生魚類保育基地。

育林國小校長張維中下午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表示,以往學校舊生態池遭民眾放養吳郭魚、錦鯉等。13日趁清淤與重建,動員4年級師生一起清理、協助翻新,布置與栽種生態池,並尋找他處另行安置上述魚種。

張維中說,在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老師鍾宸瑞協助下,重建的校園生態池栽種龍潭莕菜、圓葉節節菜、日本菱、龍骨瓣莕菜、槐葉蘋、風箱樹、臺灣水韭等挺水型、浮葉型、漂浮型、沉水型水生植物。

復育瀕危水中生物為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重要推動項目,張維中說,趁這次整理生態池,與協會一起復育台灣特有種淡水魚「菊池氏細鯽(台灣鯽)」,經過1星期後,今天觀察100尾的魚苗生存狀況良好。

新北市曾於2012年於部分校園復育原生種蓋斑鬥魚,作為生態保育教材,並防治登革熱,減少蚊蟲數量。

張維中說,這次盼望讓學生藉近距離觀察復育「台灣鯽」實際行動,關注生態環境永續議題,也打造校園生態池為單一台灣特有魚種復育基地。

鍾宸瑞透過新聞稿表示,「菊池氏細鯽」為台灣特有種,這次復育的是分布在新北市雙溪區的族群。他說,協會與裕民國小經過2年繁殖魚苗,此次讓育林國小復育,盼保留台灣原生植物生存樣態。

總務主任廖致舜表示,這次重建生態池,師生移除外來物種並引進原生物種,讓孩子學習建立生態過程,也體驗環境永續重要性。

依據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台灣魚類資料庫」,台灣特有種的「菊池氏細鯽」主要分布於花蓮、台東及宜蘭等地,屬於初級淡水魚。其生性活潑,善跳躍。主要棲息於水生植物繁生的緩水流河渠或池沼,以掉落水面昆蟲和藻類為食。保育狀態為不普遍魚種,不應捕捉。(編輯:方沛清)11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