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療養院化身食農文化教育空間 芥菜種會Munhuma動土

芥菜種會「Munhuma食農文化教育空間,今天動土。(圖:芥菜種會提供)
芥菜種會「Munhuma食農文化教育空間,今天動土。(圖:芥菜種會提供)

基督教芥菜種會長年關注原民議題,今天(20)日在台東縣關山鎮崁頂段「肺病療養院」舊址,舉辦「Munhuma食農文化教育空間」動土儀式。芥菜種會執行長李肇家指出,「Munhuma食農文化教育空間」預定用地,曾是芥菜種會免費幫助原住民醫治肺病的重要場所,至今持續傳承助人的使命,原址將成為推動原住民食農文化教育、職能培力與創造工作機會的場域,讓部落流失的青壯年重返家鄉,再造原鄉產業與文化價值。

動土儀式由台東利稻長老教會Kavas牧師為動土儀式舉行禱告禮拜,花蓮鳳林協同教會高昌勝牧師 (Ad′op Kacaw),和社團法人台灣南島語文生活創意協會馬躍老師,以詩歌分享祝福,動土儀式最後由原住民布農族耆老胡金娘,以布農族語為這塊土地獻上祝福。動土儀式由李肇家執行長邀請與會貴賓,包括台東縣張全馨嵐議員、海端鄉胡金至鄉長、海端鄉民代表胡天國等人共襄盛舉。

以布農族傳統儀式,為此次動土祈福。(圖:芥菜種會提供)
以布農族傳統儀式,為此次動土祈福。(圖:芥菜種會提供)

李肇家執行長表示,芥菜種會關懷兒少、青年與長者需求,尤其是對原民族群的關懷,成立之初即開始醫療救助服務。70年來,芥菜種會仍專注於原民議題,透過「培育、成長、分享、傳承」四大服務理念,藉由承接全台8個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方案,結合芥菜種會既有認養服務、原鄉部落儲糧點設置等,今年進一步深入原鄉產業發展,培力並創造部落青年工作機會,實踐孫理蓮宣教士「哪裡有需要,就往那裡去」的初衷,把上帝的愛透過助人方式傳遞出去。

芥菜種會表示,「Munhuma食農文化教育空間」預定地,為芥菜種會創辦人美籍宣教士孫理蓮女士,創辦的肺病療養院舊址。1950年代,山區醫療資源匱乏,原住民飽受肺病所苦,孫理蓮宣教士陸續在南投埔里、花蓮山廣(今佳民村)、屏東新埤、台東新港(今成功鎮)及關山鎮,設置共五間肺病療養院。

李肇家說,實踐孫理蓮宣教士「哪裡有需要,就往那裡去」的初衷。(圖:芥菜種會提供)
李肇家說,實踐孫理蓮宣教士「哪裡有需要,就往那裡去」的初衷。(圖:芥菜種會提供)

來自阿美族的馬躍(Mayaw ihot Cilangasan),對這片土地有很深的情感,因為肺病療養院關閉後,芥菜種會在此設立學園/學生中心(宿舍),提供來自長濱、光復等外地原住民學生寄宿,40年前馬躍就讀高中時就曾在此生活;離鄉多年的馬躍,再度回到關山崁頂,對這塊土地未來將作為復育傳統文化、發展在地產業的場域,深切期盼,同時也希望將自己擅長的木雕工藝和苧麻編織等傳統技藝分享、傳承給下一代,共同為返鄉部落青年領路,永續部落文化。

療養院也曾轉型為學生宿舍。(圖:芥菜種會提供)
療養院也曾轉型為學生宿舍。(圖:芥菜種會提供)

芥菜種會指出,「Munhuma食農文化教育空間」預計最快明年開始運作,第一期經費需求536500元,芥菜種會邀請社會大眾一起發揮影響力,推動部落青年返鄉,創造工作機會與原鄉產業永續。更多訊息或捐款,請洽芥菜種會官網https://lihi1.com/fOEPH。(梁國榮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