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NTRK基因融合病患等3年終於有健保給付,上班族回職場重拾生活重心

一名不到50歲的中壯年上班族男性咳嗽多日,原以為只是感冒,結果就診竟是肺腺癌且轉移至兩邊肺部,一開始使用化療仍復發,後來經過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找出是特殊的NTRK基因融合變異,透過標靶藥物讓癌細胞獲得控制;病患很開心等到健保通過給付,不僅能安心治療,生活也重新回歸正軌。

晚期肺癌過往能使用的藥物不多,因此病患治療方式多半相似。臺北榮總胸腔部胸腔腫瘤科主任羅永鴻醫師表示,近年來隨著醫學與新藥的發展,肺癌開始轉而以個人化醫療來發展,特別是針對個人癌細胞的基因特徵來治療,而這當中標靶用藥更是延長存活期的關鍵。

基因檢測在精準治療上扮演了關鍵的角色。羅永鴻醫師說明,精準治療的發展不只提高癌症治療的有效性,對於病患在治療過程中減緩副作用、提升預後與改善生活品質都有一定的意義。

基因檢測對少見變異更是救命關鍵

以非小細胞肺癌來說,常見的基因類型有像是EGFR、ALK、ROS-1,事實上有些如NTRK基因融合變異雖較少見,但臨床治療上仍舊扮演重要角色。羅永鴻醫師指出,NTRK基因融合會導致TRK蛋白受體過度活化,進而促進癌細胞的生長,若肺癌患者檢測後發現NTRK基因融合,針對NTRK基因所使用相對應的標靶治療藥物能顯著抑制癌細胞生長。對少見基因變異型的肺癌患者來說,基因檢測是救命關鍵。

隨著新藥的發展與基因檢測技術精進,近10年來所發展的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等技術,能夠一次檢測多個基因,以NTRK基因融合的檢測來說,通常使用PCR或NGS次世代基因定序,而次世代基因定序不僅更廣泛性、快速找到基因變異,也讓病患能更有效率找到適合的標靶藥物。

羅永鴻醫師說明,目前針對NTRK基因融合台灣已有TRK抑制劑藥物能有效治療,TRK抑制劑藥物主要機轉是透過阻斷蛋白質受體的激酶活性,以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這種治療方式不僅能減少對正常細胞的損害,因為不需化療,更能降低癌症治療副作用的影響。

隨新藥進步,肺癌已朝個人化治療趨勢發展

羅永鴻醫師分享了一名46歲男性上班族個案,2020年底因咳嗽、有痰就醫,經詳細檢查後,發現已是肺腺癌第四期的情形,一開始使用化學治療,經3個月療程之後仍抑制不了癌細胞生長,由於副作用讓他心情與生活相當受打擊。慶幸的是後來透過NGS發現了NTRK基因融合突變,便開始使用標靶藥物,到現在癌細胞獲得良好控制,症狀也明顯改善,更能回職場上班找回生活重心。

羅永鴻醫師強調,隨著新藥的發展,肺癌現今都已能受益於精準醫療的進步,減少病患使用化療所帶來的副作用與生活影響,今年5月1日開始,健保也開始給付NGS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對病人來說更是一大福音。

他也鼓勵民眾,一旦診斷出晚期肺癌不要灰心,儘早透過廣泛性基因檢測找出基因變異,即便晚期也有機會找到適合的藥物。他也提醒,肺癌近年也發現有罹患年齡下降之趨勢,由於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一旦發現通常5成以上都是晚期,如果有咳嗽、痰液增加、血痰、胸悶、胸痛、食慾變差、體重下降等症狀,都要特別留意儘早就醫檢查。

結語

肺癌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之首,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肺癌的治療方式也越來越多元化。NTRK基因融合型肺癌雖然較為少見,但透過標靶藥物治療能有效控制癌細胞生長,對於病患來說是一大福音。隨著健保給付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預期將有更多病患能從中受惠。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肺癌NTRK基因融合病患等3年終於有健保給付,上班族回職場重拾生活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