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微創手術 降低食道腺癌風險

常聽見的「火燒心」即胃食道逆流。近年臺灣民眾因飲食西化、工作壓力大、三餐不正常及肥胖比例增高,有胃食道逆流情形逐漸增多,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台灣胃食道逆流盛行率已達25%。很多人習慣胃食道逆流不適應症狀而不願就醫,卻不知會引起一般食道發炎或潰瘍,長期胃食道逆流更是引起食道腺癌前驅病灶發生的原因,切莫輕忽。 柳營奇美醫院一般及消化系外科醫師趙頌慈表示,胃食道逆流即胃的內容物倒流入食道、咽喉、口腔,甚至呼吸道等部位。食道遠端括約肌未進食時處於關閉狀態,吞嚥或食道蠕動時才會打開,但胃食道逆流患者食道遠端括約肌關不緊,胃內容物易倒流引起酸液逆流、火燒心或心口灼熱等典型及嗝氣、慢性咳嗽、聲音沙啞、慢性喉嚨發炎甚至氣喘等非典型症狀。 造成胃食道逆流原因包括老化、肥胖及橫隔膜裂孔疝氣、服藥、嗜甜、刺激物、高油脂食物或增加胃酸分泌水果及吸菸、喝酒等。 趙頌慈醫師指出,胃食道逆流除會引起一般食道發炎或潰瘍,長期胃食道逆流更是引起食道腺癌前驅病灶(巴瑞特氏食道)發生的重要原因。巴瑞特氏食道常發生在食道遠端,胃食道逆流患者的發生率約為三至五成,後續演變為食道腺癌的機率則每年約為零點四至零點五成。 治療胃食道逆流微創手術在於重建有效的食道遠端括約肌,修補橫隔膜裂孔疝氣及將疝氣內容物復位。趙頌慈醫師表示,過去手術多以傳統剖腹方式進行,病人術後常傷口疼痛不敢深呼吸、咳痰,導致痰液鬱積造成肺炎,也較晚下床活動致復原期較長。 近年來針對胃食道逆流的手術治療趨勢漸以微創手術為主流,國際權威醫學雜誌亦有發表趙頌慈醫師針對胃食道逆流較特殊的手術治療案例,但趙醫師強調,微創手術在應用上仍有限制,不適合全身麻醉、心肺功能不佳、生命徵象不穩或腸粘連嚴重病人,較不適合以微創手術治療,建議術前應與外科醫師充份討論,確保術後良好成效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