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佛研究所邀請 前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談台美科技關係

前台灣國科會主委吳政忠(中)與國科會科國處處長葉至誠(右)、科長張雅惠(左)合影。(記者孫愛薇/攝影)
前台灣國科會主委吳政忠(中)與國科會科國處處長葉至誠(右)、科長張雅惠(左)合影。(記者孫愛薇/攝影)

在台美科技交流日趨緊密之際,前台灣國科會主委吳政忠獲邀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就台美雙方科學與技術做演說,同時也受邀參與美國晶片與科學法的閉門會議,以台灣半導體產業做分享。

5月20日甫卸任國科會主任委員吳政忠說道,這次來訪的時機剛好卡在卸任後,但在卸任前已收到胡佛研究所的邀請,這是一個為台灣發聲的機會。接著提到,近年台灣在國際的能見度非常高,他在德國法國見到了該國的科技部長,並簽署了部會層級的科學與技術合作協議。

吳政忠說明這次美國晶片法案閉門會議,美國政策會先與外面的智庫做一個討論與修正,會議中會有美國的官員、胡佛研究所學者、甚至其他國家的專家一起討論。

自美國國會在2022年核准晶片與科學法,用於增加與鞏固美國晶片的製造能力,以527億美元補貼金在研發製造上,從而提高美國國內半導體生產力。

他在會議中,分享台灣政府提供半導體產業的協助,並非是單以補貼金的方式扶植產業,而是為產業準備土地以及科技人才,台灣從IC設計到封裝測試整個供應鏈超過1200家公司,這是一個產業生態圈,必須要有優秀的人才進來,呼籲美國要全球合作。

談到胡佛研究所對於台美科技交流進展,目前最關心的是520賴清德總統就任後,台灣在整個地域上的關係影響是否有變動,吳政忠在演說中表示,不會有任何變動,並且台灣的IC設計、晶片、生成式人工智慧與晶圓運算等等高科技能力,都將呈現百花齊放,將台灣的科技研發設計能力,影響到各行各業中。

吳政忠最後表示,未來的科技不只是科技,還有地緣政治。台灣的晶創計畫就是要讓各行各業都參與進來,要有人文進來,在科技的人才裡面,說故事的能力是需要加強。科學與技術、人文與科學、人文社會科學成為重要的項目,吳政忠在任內將「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處」的資源增加許多,讓該處參與每個大的專案。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校史最年輕 11歲混血華裔社區學院畢業 她以後想當演員
玩老虎機贏255萬遭拒付 新州婦告賭場
電動車失控翻倒 紐約華婦頭撞地 腦死命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