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裏的回聲/王輝

王輝

“今天包餃子,快給李嬸家送一碗去。”“今天裹餛飩,快給張嫂家送一碗去。”李家跟張家住一條胡同裏,是一對好鄰居,平時,誰家有什麼難處都會出手相幫,誰家有什麼好吃的,也會想著對方。但這都是好幾年前的事了。不知從何時起,兩家有了隔閡鬧了意見,這樣的聲音再也聽不到了。如今雙方都老了,便常常懷念起以前那種和睦相處的日子來,可誰也不好意思先開口。這天,李嬸經過張嫂家,門虛掩著,屋裏傳來老兩口的說話聲。“老太婆,你在炒什麼?”“炒野茶,上午遊龍頭山,發現了好多野茶,順手采了點。”“炒茶葉最好用鐵鍋。還記得嗎?以前李嬸家就有一只大鐵鍋,我們常借來炒花生、栗子。”“記得記得,只是不知現在還在不?”李嬸聽出話音,一激動,推門而入,說:“當然還在,我回家拿。”老兩口愣了愣,忙笑著說:“是李嬸啊,快坐。我們在炒著玩呢,就不麻煩了吧。”李嬸說:“要的要的。你們等著。”說罷便急急忙去取。

當張嫂從李嬸手中接過鐵鍋時,雙方都有些激動,心想,兩家的心結今天算是解開了。“等炒了茶,一定送她一份。”張嫂在心裏這樣說。

過了幾天,張嫂來還鍋,手裏還拿了一包茶葉:“嘗嘗我炒的野茶。”李嬸說:“你還是跟從前一樣熱心。”張嫂說:“一點小意思。”泡了茶,李嬸喝了一口,連連點頭,說:“真香。別有一番風味。”張嫂臉上露出喜悅之情:“看來我的手藝還行,你愛喝,下次我多炒點。”

兩個女人邊喝邊聊了起來。

李嬸說:“這炒茶也不容易啊。”張嫂笑著說:“其實也沒那麼難。”張嫂嘴上那麼說,心裏卻想,是啊,還真是不容易呢。原來,這是張嫂第一次炒茶,自然缺少經驗,炒出來的茶要麼糊了要麼生了。老伴有些著急,說:“炒成這樣,怎麼送李嬸?還是我來炒吧。”張嫂說:“哼,你還不如我呢。別急,大不了咱從頭再來。”果然,第二天張嫂起了個大早,又上山採茶去了。為了找到更好的茶源,她走了很遠的山路,在爬上一個陡坡時,一腳踩到一塊鬆動的石頭,哧溜滑了下來,幸虧被一顆大樹擋住,才沒出大事,可是腿擦破了一塊皮。回家後,老倆口又查百度又看書,反復琢磨,一遍一遍地炒,終於炒出了那麼一包滿意的茶葉來。張嫂高興得跟孩子似的,對老伴說:“成功了,成功了。我這就給李嬸送去。”

屋裏,兩個女人談笑風生,其樂融融,好像又回到了從前那些開心的日子。

正說在興頭上,老李一手扶著腰,歪斜著身子,從外面回來了。張嫂見狀忙問:“老李這腰怎麼啦?”老李笑著說:“早上練操時閃了一下。醫生說,過幾天就好。”李嬸心中暗笑,這老頭什麼時候學會了撒謊。李嬸可記得是怎麼回事:那天李嬸回家取鍋,把事情跟老頭一說,老頭連連點頭,說:“正是兩家和好契機。鐵鍋就在擱樓上,你扶住梯子,我上去找。”李嬸說:“我上去。”老頭說:“你不知道放哪里,還是我上。”“你可要小心。”“沒事,你放心吧。”老頭鑽進低矮擱樓,在雜物堆裏翻來倒去,終於找到了那只鐵鍋。他高興得手舞足蹈,突然“哎喲”一聲,老太忙說:“閃了腰吧?”老頭說:“沒有沒有。你快給張嫂送去吧。”

張嫂想到這兒不由笑出聲來。

打那以後,兩家的關係比以前更親密了,也更懂得珍惜了。“今天包餃子,快送李嬸家一碗去。”“今天褁餛飩,快送張嫂家一碗去。”這樣的親切美好的聲音,又重新回蕩在胡同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