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阻抗~ 及早調整飲食避免糖尿病上身

胰島素、血糖是糖尿病的重要指標。隨著飲食多元化,生活中,很容易吃進高糖、高油的食物。這時候,胰臟必須分泌大量的胰島素,來降低血糖。

長時間處在這樣的情況,人體對於胰島素的反映變差,接著就會出現胰島素阻抗。如果發現自己常常覺得口渴、容易肚子餓,或是頻尿、視線模糊,以及傷口癒合緩慢,很可能是胰島素阻抗的徵兆,最好到醫院尋求醫師專業診斷。

胰島素阻抗是可逆的,除了少吃精緻加工食物,科學家也發現,大蒜、薑,以及肉桂,都能提升胰島素的敏感度。

罹患糖尿病的謝先生,併發視網膜剝離;同為糖尿病友的陳媽媽,深受關節炎苦惱。

糖尿病、引發心血管和器官病變,民眾健檢、都是以血糖值、來判定是否罹患了糖尿病。不過、台中榮總最近發現即使血糖值未超標,病患體內潛藏的「代謝症候群」,可能危害器官。

台中榮總腎臟科醫師 蔡尚峰:「當你產生代謝症候群的時候,就已經產生腎臟,心血管的疾病,代謝症候群就是胰島素阻抗,就是你的胰島素作用效果變差。」

醫師利用AI演算法,取得簡單的9項生理數值,就能比糖尿病檢驗早一步、判定出「胰島素阻抗」。

台中榮總新陳代謝科醫師 李佳霖:「 所以這個(AI演算)模型,既可以預測(胰島素阻抗),同時也可以解釋,同時也可能追蹤(病情發展)。」

研究發現,早在血糖高到符合糖尿病患的資格前,胰島素阻抗可能已經發生10年以上,持續對心臟、腎臟和其他器官造成傷害。

大林慈院新陳代謝科醫師 黃欣寧:「 胰島素也會被一直刺激(增加),(胰臟)就會做很多出來,長期之下就會變成我們所謂的胰島素阻抗。」

胰島素阻抗的高風險群:糖尿病家族史、常吃高糖高油的精緻餐點、少動多坐的上班族、BMI值大於24的過重者。

預防重於治療,若能早期發現胰島素阻抗,醫師就能盡早介入病患的飲食和生活作息,預防未來心血管的病變風險。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看天吃飯!水稻抽穗期就怕颱風攪局
瑪娃慢慢走 沉降效應高雄內門飆39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