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心悸...憂疫苗副作用小心變憂鬱症! 醫揭「典型徵兆」:3類人最容易發生

 

35歲個性開朗的葉小姐日前在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出現胸悶、心悸等不適症狀,兩週未緩解,她認為是疫苗副作用造成的而到診所就醫,可是接受一系列的心臟與胸腔檢查後都發現沒有明顯問題,這股壓力導致她情緒低落,甚至吃不下、睡不著,後續轉介至身心醫學科,診斷為壓力下的焦慮反應,應與她對疫苗副作用的過度擔心有關,進而從容易恐慌進展為憂鬱症狀。

 

未適時排解不安 恐影響心理健康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陳文建醫師表示,新冠肺炎疫苗為這兩年研發出的新型疫苗,其副作用因不同廠牌、個人體質而異,面對這股不確定性,懷抱擔憂是正常的,但部分容易焦慮者若未適時排解這份不安,嚴重者可能影響心理健康。

 

陳文建指出,近來門診增加許多對疫苗副作用感到憂慮的患者,此類患者多是在接種後,對身體的小變化變得敏感,或因不舒服的感覺遲遲未緩解,而愈來愈擔心,常見於本身是焦慮體質或是性格屬易操煩、緊張者。

 

(推薦閱讀:我該混打疫苗嗎?混打保護力較強?隔多久接種? 羅一鈞給建議

 

 

出現這些狀況 當心是恐慌症和憂鬱症

 

不是所有對疫苗副作用感到焦慮的人都是心理問題,但如果施打完疫苗的不適遲遲未恢復,又檢查不出問題,影響日常生活,甚至演變成吃不下、睡不著時,就要小心同時有身心疾患的可能。陳文建說明,以典型的恐慌症和憂鬱症為例,前者常會放大身體的各種訊號而焦慮不已,症狀至少持續一個月,後者則是持續低落或對事物失去興趣兩個禮拜,並常有睡眠、胃口改變或負面思考。

 

(推薦閱讀:常早醒後再也睡不著? 小心是憂鬱症前兆!醫揪「致病元凶」:你一定做過

 

 

藥物治療無效 必要時應輔以心理諮商

 

因此當病患因不明原因的身體症狀如:胸悶、心悸、腸胃不適或極度擔心來到身心醫學科求診,醫師會先回顧是否已先做過相關專科檢查,再依病人情況診斷、治療。若查無身體病症,但過度擔憂造成的情緒反應已嚴重影響生活者,便可嘗試情緒調整或用放鬆藥物緩解憂鬱、焦慮或自律神經失調的情形,必要時,亦可輔以心理諮商治療。

 

(推薦閱讀:擺脫自律神經失調15招

 

陳文建建議,維持正常作息,培養一兩個放鬆習慣,如:運動、聽音樂、腹式呼吸等,是舒緩身心的不二法門,但若已察覺疫情、疫苗的新聞資訊會使自己感到焦慮,除了尋找可信的資訊來源、與信任的醫師討論外,可適度減少相關資訊的過度接觸,以免增加心理負擔。

 

延伸閱讀:
·呼吸困難、感覺快死掉卻查無病因! 別再以為是心臟病,3特徵跟「恐慌症」有關
·
頭暈胸悶、喘不過氣...別只想到心臟病! 醫提「恐慌症發作7症狀」:你中幾個?

更多相關新聞
今分流預約!3疫苗開放第2劑含混打
防新變種魔王侵襲 成年人「第3劑」擬陸續開放
Omicron來勢洶洶 名醫:這時間起「疫苗分配不見得充裕」
星國研究:長者若未打苗 染疫死亡率為完整接種10倍
女星打BNT第2劑「上半身要被撕裂」:終於懂被車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