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跑能動不服老 銀髮生活展現自信

包含台灣在內,許多國家或地區定義,65歲是老年的起點,民眾在這個年紀退休,享受公車補助,也開始被政府視作「財務負擔」,而非「資產」。只是現在「老」要重新定義了,在醫藥發達下,越來越多人,連學者專家都認為,自己的主觀年齡比較重要,因此有許多年長者無法讓人想像,他就是老人。

逆齡體驗,網紅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在衛生所及志工協助下,嘉義民雄這群阿公阿媽,成為全台灣最紅的老大人。

民雄動動班學員 何女士:「我有一次看到有153人(按讚),非常開心。」

迫不及待被看見,高齡七十歲、八十歲還有舞台,連鄉公所都找他們代言農特產品。他們臉上有些皺紋,笑起來眼睛瞇成一條線,是社會大眾定義所謂的老人家,不過,長輩們自己覺得幾歲才算老呢?

民眾:「這應該是從60(歲)開始吧。現在來講應該是70歲、80歲才算老吧。70歲啊,70歲就身體就比較一直走下坡,就開始老了。」

台北慈院整合醫學部主任 洪伯斌:「老年人的話的定義,應該照理來講,不是(由)自己來定義,因為很多老人家都是不服老,一般來講都在於說,他對旁邊人 支援的需求性,以及他能不能維持適當地獨立性。」

老不老,不一定要看身分證上的出生年次;偏偏,年齡宛如賽跑時的障礙欄,逼人一步又一步跨過,不過,老化速度卻可以改變。

陽明交大跨專業長照與管理學程主任 吳肖琪:「我們年紀會越來越增加,但是如果你運動,肌肉是可逆的,可以長得出來的,當我肌肉長得比較好,然後我平衡感也比較好的時候,實際上我一個生活品質也是比較好,另外一方面,我也不容易跌倒。」

醫學不斷進步下,人們越來越長壽,在越活越久、身體狀況還不錯的情況下,檢討退休年齡議題也躍上檯面。

陽明交大跨專業長照與管理學程主任 吳肖琪:「72%的女生會活到80歲,我們平均餘命都增加這麼多了,而且我們對健康的重視度也比以前高了,所以理論上我們健康度是跟,比以前來說是好的,這時候的話(退休年齡),我覺得把他提高到70歲,應該也不是壞事。」

陽明交大教授吳肖琪透過統計分析預估,1970到2070年,台灣老年人口成長率足足多了15倍,比美國的2倍、英國的1.7倍高出許多。從政府到人民,都得為老做好準備,甚至翻轉傳統刻版印象。

陽明交大跨專業長照與管理學程主任 吳肖琪:「我們現在必須思考的是,老人在增加的同時,(人口結構中)我們年輕人不見了,怎麼樣在我們這個社會裡面,第一個是把自己做得更好,把家庭照顧得更好,把社區照顧得更好,自己把家庭 把社區照顧更好的話,實際上某種程度就是有所作為的老化,就是有為老化。」

肯定自我,不斷學習新事物,或是持續工作,讓更多人變好,就是再創老年價值的最佳展現。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用專業耐心引導 嘉憶學堂動起來
雄中女教官胡中中 學思達教學法獲口碑